第17章(第5/6页)

徐老太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她可不是不想跟小两口住一起,她是盼着孙辈呢!

老屋土房子,住在一起不隔音,小两口难免放不开。住这边就不一样了,青砖大房,隔音好,两口子也自在。说不好明年就能有个小孙子或者小孙女了呢!

唯一麻烦就是隔壁住着讨厌的亲戚。

不过这也没什么,叫徐霜找人把中间的墙给砌起来,再问问支书能不能隔出来个后院,这房子就是进门闭户的好地方了。

王樱点点头,她其实早想修房子了,就是手里紧巴。

这也行,趁着结婚的功夫,把院墙垒起来,窗户后面的地方,王樱也打算围上院墙。昨晚上老狗的事还是叫她膈应,自家的后窗还得是放在院子里才安心。

徐霜自然无有不应,说自己挑个时候去隔壁公社拉砖,正好农闲,大队上也有人帮忙起院墙。

媒人这会儿看差不多到尾声了,就拉着徐老太扯了一会儿家常。也是故意留出时间给王樱和徐霜说点私话,毕竟有些话不一定合适跟徐老太商量。

王樱拽了一下徐霜的袖子,低声问道:“你这么花钱,真的不会花穷吗?”

这哪儿是娶老婆啊,简直像是把全部家底都拿出来了。

王樱:“我给你个反悔的机会,你考虑下。”

徐霜眼神中带了点笑意:“哪里到花穷的地步。”

这些算下来,真正的大头在三大件和院墙上,三大件连钱带票得个二百打底,院墙估计也得个一两百,剩下的那些都是些小头,加起来也就一百多点。

徐家的现钱多是靠着徐霜当厨子挣的,但他家本来就不是特别穷的人家。徐霜的爹也是厨子,就是死的早,徐老太把徐霜送到男人的师弟那儿学技术,没几年就出师。

徐霜比他爹脑子灵活,不光是在国营饭店干,每年农闲时候的红白喜事,徐霜也不少接。他还能上山弄点东西回来改善生活,私底下有没有卖,谁都不知道。

而徐老太这人也奇怪,徐霜的工资就已经足够她生活了,她还经常去上工,并不是到了年纪就躺在家里等伺候的老太太。

不过随便外人怎么猜测,徐家倒是从来没在外面露过富,没见着这家连个自行车都没有吗?

这也是徐老太的生活智慧了,她是亲眼见着那时候的地主富农怎么一夜之间变了待遇的。她就觉得太有钱不是好事,所以从来在外面都不显。

徐霜每个月工资一发,她就叫徐霜给大儿子寄钱,对外就说徐霜的工资得养两口人,也没存住钱。

其实大儿子那头根本也不费什么钱,徐明在学校虽然是学生,但他老师是拿他当弟子看待的,什么都给他留一份,徐明还有补助,每个月额外再花个五块钱就够生活。

不过徐老太这么一手干的不错,村里都知道徐霜一发工资就要养大哥,都说徐老太偏心,克扣小儿子给大儿子。肯定小儿子手里的钱都叫抠走全给大儿子了。

这么一来,盯着徐霜的人就少了,也没人上徐家借钱。

不过现在为了结婚,徐老太就不顾这些了。该花的全花。

徐霜给王樱报了个数字,把王樱惊到了:“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居然这么有钱。”

四位数的家底,怪不得徐霜说花不穷呢。

对比一看,王樱觉得自己有点单薄了。

“我身上还有十四块五毛五。”

徐霜笑了:“没事,我的就是你的。”

王樱脸上一红:“要不还是你管钱吧。”

她这点连人家零头都比不上,家里的存款拿着有点烧手啊。

徐霜这次没同意了:“你管,我是入赘的。”

王樱简直麻了,带着四位数来入赘的,最强赘婿吗?

徐霜:“你拿着,花钱方便。”

王樱别别扭扭的答应了,那边的媒婆看情况差不多了,就又接上说起婚期。

“这会儿已经是十月底了,咱们这儿每年十二月初就封山。时间也赶,我看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十一月的九号,一个是十一月的二十六号。不过九号肯定是赶,你们要办的东西也多,不然就二十六?”

王樱没有异议:“就二十六吧。”

一个月时间其实也赶,不过想到这里是北方,大雪封山一封就是两个多月。也正常了。不然总不能让人冒着大雪来吃酒席。

媒人又提了几个细节,两边终于是商量好了。

徐老太对这媒人印象好,干脆的把婚宴找人帮忙的事托给媒人了,她家虽然成分不再是问题了,但是徐老太还是心里有点膈应。有些之前来往的挺好的老太太到现在还没上门,看样子像是在观望他们家到底能不能找到个好成分的儿媳。

徐老太不高兴,自然也不想在自己大队上为找人这事再烦心了,干脆让媒人从别的大队找,到时候来做一顿饭就结钱走人,省得再费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