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4页)

“陛下万岁,何来说自己老。”漕运总督道。

太上皇哈哈大笑,“你这话不诚实,人怎么可能活一万岁,你们莫要哄骗朕。”

漕运总督和左都御史见太上皇心情不错,便提起了这次皇帝让后妃回家省亲的事情。

“不过是太上皇后中秋那日有感而发,月圆思乡,太上皇后确实自从入宫后便没有回去过了,她向来心肠软和,见皇帝的妃嫔也如她一样,便动了恻隐之心,皇帝孝顺,太上皇后都发话了,他自然就同意了。”太上皇收起眼睛中的情绪,解释道。

皇帝为何突然发话让后妃回去省亲他们这些自然已经打听清楚了,确实是中秋那日,太上皇后有感而发,只是他们总觉得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你们呀,小心谨慎太久了,遇到什么事儿都要再三思索,反复推敲,几个女人,回去看看又能怎么样?”太上皇打趣道。

见太上皇都这么说,他们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太上皇把话题拉开,又聊起当年的事情,等左都御史和漕运总督从太上皇宫中离去时,稍微的安下心来。

“陛下,左都御史和漕运总督从太上皇那里离开了。”钱良禀报道。

皇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陛下不担心?”钱良见皇帝神色冷静,问道。

“担心什么?担心太上皇从中阻挠?太上皇看出来又能怎么样呢?国库已经没银子了,太上皇心中有数,再加上北边的局势,太上皇知道朕现在急缺银子,所以,他即使看出来了也不会做什么,反而会帮朕遮掩过去,除非他是真的想大庆的根基动摇。”皇帝道。

“陛下英明!”钱良连忙拍马屁。

英明?皇帝神色冷漠,他一点也不英明,相反,他这个皇帝当的还十分的窝囊,只要太上皇一天不死,他的帝位就不算是稳固,即使太上皇因为身边,一年多不见外臣,可是,那些支持太上皇的老臣没有一点动摇,没关系,只有三五年了,他这么多年都人过来了,不差这几年。

贾琏回到京城的时候,发现京城十分的热闹,京城的码头人满为患,码头旁停靠的船上,都是运送木材、山石的,贾琏惊讶道:“朝廷这是打算要修建什么吗?怎么这么多运送木料和石料的船?”

陈林也觉得奇怪,道:“可是,看接应这些木料、石料的人的衣裳,不像是官家的。”

“不管了,我们先回府。”贾琏道。

陈林自然没意见。

两人归心似箭的回去了荣国府,陈林看着荣国府的大门,心中竟然真的有了归家之感,回到了荣国府,贾琏和陈林先去给贾母请安,两人跪在贾母面前,给贾母磕头。

贾母看到两人后,眼泪也来了,道:“你们两个就知道在外面野,都已经考中了秀才还不知道回来,不知道家中还有家人牵挂吗?”

说着,贾母抬手,敲了贾琏和陈林一下。

“老祖宗,您不疼爱孙儿了,大哥回来就是拥抱,我们回来,您就给我们一人来一下。”贾琏故作疼痛的捂住自己的脑袋。

贾母被贾琏逗笑了,抱了抱贾琏,又抱了抱陈林,道:“今天可真是一个好日子,你们两个回来了,晚上请东府的主子一起吃个饭,我们家琏儿也有出息了。”

贾琏笑眯眯的,任由贾母安排。

“鸳鸯,快,把我准备的东西给他们。”贾母道。

“是!”鸳鸯连忙回屋,拿了贾母一早准备好的礼物过来。

“你们师兄弟辛苦了,礼物一人一份。”贾母笑眯眯的。

贾琏毫不客气的接过礼物,他掀开盖着的红绸,只见红绸下躺着文房四宝再加上一个小盒子,贾琏打开小盒子,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千两银票,贾琏笑得嘴巴都裂到耳后根了,高兴道:“多谢老祖宗!孙儿最喜欢老祖宗了!”

“到底是看到文房四宝了喜欢还是看到了银票喜欢?”贾母打趣道。

“嘿嘿!老祖宗知道孙儿的,别拆穿嘛。”贾琏将银票塞进自己的衣服里,把托盘还给了鸳鸯,让鸳鸯等下让人给他把礼物送回去。

藏好银票后,贾琏见陈林还拿着托盘傻傻的站着,贾琏走上前去,帮陈林把红绸掀开,下面一样是文房四宝再加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同样装了一千两银票,贾琏帮他把银票拿了出来,就要塞到陈林衣服中,陈林连忙躲了,他道:“太贵重了,我受之有愧,而且这次是你考中了秀才。”

“哎呀,你这人怎么这么矫情呢!长辈赐不可辞,拿着。”贾琏拽着陈林的衣服,把银票塞进陈林的衣服中。

贾母看到这一幕笑眯眯的,她已经知道了瑚儿的心思,想让迎春配陈林,她现在就是用看孙女婿的目光看着陈林,瑚儿都认可的孩子,她也觉得不会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