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3/4页)

“好了,现在去点兵,把咱们军中的好手都清点出来,现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

田将军脸上挂着高兴,与黔中的流寇作战他们有经验,这次的功劳都算在他们身上,没有朝廷空降的将军抢功劳,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开心的。

“是,属下这就去点兵。”

第二日一大早,粮商们便将粮食送了过来。

“贾大人呢?”粮商们见没见到贾瑚,有些奇怪。

“我哥去找人来搬运这些粮食了,这些粮食你们交给我便成”贾琏拿着账本对粮商道。

“这是我带过来的三百石粮食,还有一千石麸糠、两百石陈米”昨日酒桌上的一个粮商道。

“老板您贵姓,哪个粮行的?”贾琏问道。

“梁记粮行,在下梁生。”

贾琏在账本上写上梁记梁行,并且写上了老板的名字,然后道:“梁老板,方便我检查一下吗?”

梁老板点头,表示可以随便检查。

贾琏点头,他将账本给了陈林,然后让侍卫拿出一个篓子来,他从一堆粮食中,随意抽了两袋,然后将袋子里的米全部倒出来,两袋米都是白花花的大米,他放心了,让侍卫把米装了回去,然后就是陈米,他也挑了两袋,倒了出来查看了,确实是陈米,大米变黄了,而且还有虫蛀了的,贾琏面不改色的让侍卫把陈米装了回去,最后是麸糠,他也挑了两袋查了。

梁老板见贾琏查完了,笑道:“可以记好了?”

贾琏摇头道:“还没过称呢,抱歉等过称之后才能记在账本上。”

梁老板表示理解,任由贾琏过称。

这时候贾琏让人搬来两个架子一样的,架子很奇怪,上头有一个横杆,横杆上吊着两个箩筐,贾琏当众称了一堆石头,这堆石头的重量是五石的重量。

贾琏让人把石头放在其中的一个箩筐中,然后让人在另外一个箩筐中放上粮食,等横杆水平,就代表箩筐中的粮食有五石。

梁老板十分感兴趣的看着这个横杆,道:“这个办法挺好的,多省人力。”

“也就应付一下现在的场合,他并不能精准的算出多少斤”贾琏解释了这个装置的弊端。

一般的称重方法都是靠人力抬着,可是人终究是会累的,并不能抬多少重量,有了这个架子,就可以一直称重了。

只是这个方法终究不会特别的准确,但是他哥说了,允许有误差,只要误差不是太多,毕竟水至清则无鱼,现在是他们有求于这些粮商,所以,他和陈林才连夜想了这个办法。

那么多粮食,他们赈灾使团的人全部算上,一天也不能称多少,最后还不是这些粮商说多少石就多少石,虽然他觉得这些粮商的人品做不出发国难财的行为,但是账目还是清明一些比较好,现在有了这个架子,问题就解决了。

两个架子,一次性称十石,这位梁老板的粮食很快就称完了,贾琏发现,这位梁老板并未缺斤少两,每次放粮食,那个横杆还隐约往粮食这边偏。

等粮食称完之后,陈林在账本上记了梁老板提供的粮食数量,然后叫了下一个粮商。

贾琏发现,长沙府的粮商都很仁义,所有的粮商送过来的粮食都没有缺斤少两,这些粮食里也没有滥竽充数的。

巳时刚到,田将军就进了大营,对贾瑚道:“贾大人,可以出发了。”

贾瑚起身,随着田将军走了出去。

士兵已经集结完毕,等着将军的命令。

“贾大人,我们这里的驻军是两万人,除了运送粮草的辎重营,全部已经在此。”

贾瑚满意的点头,道:“田将军,我们要先去长沙府,从长沙府带着粮食和水再去黔中,您和这些士兵说了吗?”

“放心,已经和他们说清楚了,会有两个营专门运送粮食和水,剩下的警戒,消灭流寇。”

“本官只想快些平息黔中的灾情和流寇之患,领兵之事本官不太懂,只得全部倚仗田将军以及诸位将士了,等黔中的流寇剿灭,本官再向皇上替诸位将军和将士们请功。”

“贾大人放心,我们与黔中的流寇交手数次,已经熟悉了黔中的作战环境,必定不会让贾大人失望的。”

田忠脸上挂着笑,不怕这种什么都不懂的指挥者,最怕自己不懂还瞎指挥的指挥者,这位贾大人已经说好了,他不管剿匪之事,而且他也不需要军功。那这次的军功,总要让他再上一层楼才是。

“那就好,田将军咱们出发吧。”

“好!”

田忠上前一步,对着不远处的士兵大声道:“众将士听令,出发!”

贾瑚和田忠骑在马上,将士们跟在身后,往长沙府赶去。

“也不知道瑚儿怎么样了?”

林如海走后,贾母叹了口气,心中想着贾瑚,这种感觉就如同她几十年前得知相公外出领兵打仗时一样,忧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