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4页)

皇帝眼前一亮,忙道:“说来听听。”

“如若是人为,您觉得出手之人会是谁?”贾瑚反问道。

皇帝不假思索道:“朝中除了忠顺,还有其他人吗?扬州和金陵可不怨,甄家这些年深受父皇的爱重,在金陵也算得上一霸,他们要把手伸到整个江南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您就直接封忠顺的人为扬州巡盐御史。”

“这是让朕把江南的整个盐税都送给忠顺?”皇帝不可置信。

“当然不是,如若税收有降低得太离谱,您就罢免官职换人,而且就换忠顺亲王的人,当差不利,您就有了换人的理由,忠顺亲王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自然会想办法,给您把盐税补齐,而且您还要在朝中明示另外一个忠顺亲王那边的大臣,如若这位巡盐御史当差不利,就想让他去担任巡盐御史一职,盐税这块巨大的肉,微臣相信没有几个大臣能够扛得住,只要您这么表示,他们自己就会想要把这个职位上的人拉下马。”

皇帝一下就明白贾瑚的意思了,“你是想让他们自己内部乱起来?巡盐御史特别重要,相信忠顺那边的大臣竞争得也特别激烈,这么一来,人人都想得到这张椅子,他们内部必定内讧,但是,如若他们都不想要这个差事怎么办?”贾瑚说的办法极好,破解之法也很明显。

“怎么可能,他们废了这么大的功夫不就是为了江南的盐税,现在肉已经吃到嘴里了,他们怎么可能不往下咽。”

皇帝松了口气,这倒也是。

“不过这一招也不是最好的,频繁罢免官员会让外人议论纷纷,说您是一个严苛的皇帝,对您的名声有影响。”

“朕会在意名声?”皇帝毫不在意,他不由得想起当年他刚登基,他们称为他为捡漏皇帝,说如若不是皇帝的几个兄长争得太凶,随便一个人活着,都没有他的什么事。可是,到最后他赢了,即使赢得莫名其妙,他还是赢了,成了皇帝,名声有什么要紧的,要紧的还是手中牢牢掌握着的权利。

说了扬州的事情,皇帝又再将贾瑚留下对弈了两局,才将人放走,放走之时,皇帝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贾瑚从御书房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皇后和皇长子在御书房外等着,准备求见皇帝。

“参见皇后娘娘,大皇子。”贾瑚连忙给皇后和皇长子行礼。

“贾大人不必多礼,原来是贾大人和皇上谈论国事,是本宫来得不是时候。”皇后看向贾瑚目光十分的和煦。

“那皇后娘娘和大皇子忙,微臣先告退了。”贾瑚对大皇子的事情也有所耳闻,大皇子读书并不是特别优秀,皇上似乎对此很是不满,皇后现在心中应当也很心急,她自然是希望大皇子能被皇上认可,将大皇子立为太子,所以,她私底下会不停的与朝中大臣暗自示好,贾瑚自然也接到了皇后的示好,只是,这种夺嫡之事,贾家已经参与过一次了,那一次让贾家元气大伤,让张家远遁兰陵,夺嫡有什么好呢?还不如保持中立。

“贾大人慢走。”皇后连忙道。

皇帝看到皇后和大皇子进来原本已经还算是不错的心情又变得糟糕起来,当初他并不是一个受宠的皇子,选的皇子妃家室也不是特别的高,没想到他一朝从不受宠的皇子变成了皇帝,家室不高的皇子妃也变成了皇后。

皇后这些年的惶恐他也明白,当初为了稳固帝位,他不得不纳了家事门楣比较高的人家的女儿为妃,当初的贾家,如若家中有合适的女儿,贾家的女儿估计在他宫里也有一席之地,贾元春到底生错了时间,早出生五年,她都已经入宫为妃了。

因为纳的妃嫔家室比皇后的好,皇后心中不安,私底下搞了不少小动作,他也不是不知道,只是皇后是在他势微时嫁给他的糟糠之妻,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只是有关于国本之事,并不能轻易做决定。

当初的废太子惊才绝艳,都说他是最完美的太子,谁知道太子最后居然走上了逼宫之路,他与皇后生的长子并不聪明,现在皇后急着想让他立长子为太子,于国本是无益的,所以,这么多年他都把册立太子一事搁置了起来,只是皇后近两年小动作越发多了,让他不快。

“朕考校司徒钰,你过来做什么?”皇帝有些不悦。

“臣妾是为了太上皇后而来,再过几日便是清明,太上皇后想庙里祈福,但是心中担忧太上皇那边,所以,特意让臣妾过来禀报您。”见皇帝不悦,皇后连忙解释。

听皇后说过来是为了太上皇后,皇帝的脸色好了不少,“母后也太小心了,不过是去寺庙祈福,直接去就行了,做什么非得让你过来禀报一声。”

“母后也是心疼陛下,怕陛下为难”虽然被皇帝误会,皇后好脾气的承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