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4页)

皇帝给太上皇请安,甄氏一如往昔,并未避开。

“起来吧,赐坐”太上皇也一如往昔,并未注意到这个细节。

“今日是什么好日子,六弟居然入宫了?六弟的禁足已经到时间了吗?”皇帝向忠顺走了过来,在他面前站定,问道。

“这不是过几天就到了端午节,父皇让我陪他过节,就让我提前出来了”忠顺道。

皇帝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只是,皇帝依旧站在他的跟前,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并未挪开脚步,去其他椅子坐下。

忠顺转了转眼睛,连忙站了起来,将椅子让出来,“皇兄,您坐。”

皇帝也不客气,就在忠顺刚刚坐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太上皇看到这一幕,想到刚刚忠顺坐在下首左边的第一个椅子上,皇帝进来,屁股都没挪一下,他眼睛一闭,这些年他确实将甄氏和忠顺宠得太过了,不仅纵得他们野心勃勃,连明面上的功夫都不会去做,万一他有一天不在了,皇帝能否容得下甄氏和忠顺?

“你还没给你皇兄请安呢?”太上皇睁开眼睛对忠顺说道。

忠顺听到太上皇的话有些吃惊,他在太上皇的宫中,从未给皇帝请安过,太上皇之前也没说什么?怎么今日特意提了出来,忠顺心中惊惧,但是还是乖乖行礼给皇帝请安,“参见皇兄,皇兄金安。”

忠顺给他请安,皇帝也安心受着。“免礼。”

甄氏听着太上皇让忠顺给皇帝行礼,心中一紧,她小心翼翼的观察太上皇的情绪。

“父皇传唤儿子过来,所谓何事?”皇帝问道。

“今年端午,皇帝预备如何过?”太上皇问道。

“今年灾难多,赣州发生了水灾,蜀州遇到了地龙,边境也有些不太平,到处都要用银子,儿子的意思是将王公贵族请来宫中,简单的用一个家宴也就罢了”皇帝道。

“今年确实是多灾的一年,简单点过也好,不必请王公贵族,就咱们一家吃顿饭也就是了,省下一些银子,也是救济灾民的一点心意”太上皇道。

“说起灾情,臣妾的祖母也是十分的心疼灾民,每月都有给灾民施粥”甄氏道。

“没想到奶娘还如此的关心灾民”太上皇注意力被甄氏给拉了过去。

“祖母是伺候陛下的,即使在宫外,她也想为陛下分忧”甄氏道。

“老太太那么大的年纪了,还惦记着父皇,父皇也牵挂老太太,在老太太年纪大了的时候,父皇将老太太放出宫荣养,这才是主仆的典范,不像京城中某些人,升了官就忘了本,为了一点银子,便将府里伺候了几十年的老仆给送去见官了,真是闻所未闻,令人不齿”忠顺道。

皇帝瞥了忠顺一眼,嘴角勾勒出一抹冷笑,道:“六弟在府中还真是没闲着,京城中的消息,还是如此的灵通。”

忠顺被皇帝的话吓了一跳,他小心翼翼的看了太上皇一眼,发现太上皇的脸色并没有因为皇帝的话有变化,他放下心来,道:“这又不是什么秘密,荣国府那样大的阵仗,一下送走多少下人,京城中是有目共睹的。”

“然后呢?你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吗?”皇帝问道。

“这不是明眼人都能知道的事情?”忠顺不服道。

“六弟,流言是不能尽信的,就以贾怀瑾的身家,他需要贪墨府上下人的那一点银子?”皇帝都要被忠顺气笑了,这就是朝臣们夸赞的忠顺亲王呀,皇位交到他手中,估计不会比秦二世撑的更久一点。

太上皇原本听了忠顺的话,心中有些不太舒坦,这会儿他想起荣国府的富裕,顿时觉得尴尬,当初四王八公随着太祖打入京城,不知道得了多少好东西,老荣国公太太也是特别会经营的那种,贾家一共接过两次驾,一次是宁国府出的银子,一次是荣国府出的银子,两个府上也象征性的在国库借了一些银子,结果第二年就悄悄还上了,后来太祖皇帝年迈,为了感恩这些跟随他的老臣,也是为了给他这个新帝创造把柄,半强迫的让这些老臣在国库借银子,宁国府借了三十五万两,荣国府借了三十万两。

而贾瑚,是荣国府的继承人,当初老荣国公夫妻私下的财产,大部分都留给了贾恩侯,当年废太子出事,张家也跟着出事,张家嫁去贾家的那个姑娘听到消息后动了胎气,难产而亡,张家出事后,不能带走的财产全部给了贾瑚,贾瑚的那个私人存书阁能建立起来,就是张家提供了大部分的书籍字画。

荣国公贾代善的大部分私产也给了贾瑚,在让爵的时候,贾恩侯也将自己的大部分私产以及张家那姑娘的嫁妆通通都交给了贾瑚打理,可以说,贾瑚一个人就继承了荣国府这些主子们累积的七成私产以及张家的一半财产,这还没有算荣国府公中的财产,因为荣国府还没分家,就是这公中的财产,贾瑚都要占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