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4页)

皇帝从淑妃处出来,直接去了太上皇宫中。

“给父皇请安”皇帝给太上皇行礼,他注意到,在太上皇身边伺候的那位贵太妃居然避都没避,皇帝掩下心中的不满。

“起来,坐吧”太上皇并未注意这点小细节。

皇帝起身,走到一旁坐下,道:“没想到朕今日过来的不是时候,贵太妃也在,不然,朕晚些过来给父皇请安了。”

“你今日得空过来就是请安的?朝中没有大事了?”太上皇道。

“朝中的事情怎么可能处理的完,只有当上皇帝,才知父皇当初辛苦”皇帝道。

“在其位谋其事,即使是皇帝,也是不能懈怠的,如若懈怠,那便是对天下百姓不负责,天下的生死都系与你一人身上”太上皇叮嘱道。

“其实儿臣过来过来还有一事,今日荣国府邀请亲朋来家中小聚,四王八公男子在京城的就去了,没在的女眷也去了,实在没人的,像东平、西宁、南安几个王府也是送了礼过去,今日的荣国府好不热闹”皇帝笑道。

听到皇帝这么说,太上皇脸上露出回忆之色,“都是当初的老人了。”

“是呀,都是当初的老人,只不过,这些年,四王八公家没有出什么出色的孩子,这次贾瑚封了礼部侍郎,估计都是想上门联络联络感情,这些人家,唯有贾家的孩子还是挺出息的,据说老荣国公太太还照顾过父皇,父皇是一个明君,贾家有老荣国公太太这么一个长辈,自然也都是出息的”皇帝道。

“老荣国公太太是几个极好的人,那时候,前朝皇帝昏庸,你皇祖父便带着一把锄头身后跟着几个兄弟就起义去了,没想到后来真的出息了,只是前朝自然要剿灭咱们,那时候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被前朝的旧臣知道了,对我们这些家眷进行了围剿,老荣国公夫人当机立断,将朕的衣裳与她才生下的孩子的衣裳调换了,朕才得以活下来,只是,那孩子却在那场战斗中没了,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太上皇陷入了回忆中。

“即使这样,她也没怨过朕,或许把对那个孩子的母爱转移到朕身上,对朕视如己出,那时候东躲西藏的,根本就找不到乳娘,她便亲自喂养朕,后来即使找到了乳娘,朕还是喜欢缠着她,她又教朕读书认字,会给朕做点心吃,还会亲自给朕缝制衣裳,这么多年,她也就求过朕一件事,便是给她心疼的小孙子求亲,是朕对不住她”说着,太上皇的眼角流下一滴泪珠。

一旁的甄氏听着,不由得捏紧了拳头,那她祖母呢?伺候了太上皇这么多年,结果太上皇心中念叨的还是贾家的那个老太太。

皇帝察觉到甄氏的异样,心中冷笑一声,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妇人,运气好,被皇家找到当了乳娘,然后跟着伺候,就真当自己是一个人物了。

“父皇别伤心了,贾家现在不是挺好的,贾瑚袭了爵,如今朕又封了他为礼部侍郎,今日荣国府可热闹了,就连六弟也去凑热闹了呢”皇帝道。

听到皇帝这么说,太上皇瞬间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他是过来告状的,他这些年对不起贾家,他知道自己病了,日后是无法看顾贾家了,当皇帝说要将贾瑚从南召调回来,他也是同意的,如若贾家起复,他也有脸去见老荣国公太太,他的心意,皇帝也明白,也算是两人心照不宣的决定,现在司徒玮插一脚是什么意思?

贾瑚是皇帝想要重用之人,贾瑚自然也明白,今日宴会自然不会邀请忠顺,那忠顺不请自到,这是要恶心皇帝呢。

“忠顺什么时候和贾家关系走得这样近了?朕怎么没听说过?”太上皇看向一旁的甄氏。

甄氏向来对太上皇的情绪敏感,她道:“臣妾也不太清楚,或许是最近联系上的?”

“怎么会,贾瑚回来这些日子,除了最开始入宫,与皇帝汇报差事,便只有第二天入宫求皇帝恩典,恩准他妹妹出宫,毕竟十年未回京城,定是要和家人团聚,即使送上门请他相聚的帖子很多,也没见他出门应酬,忠顺是怎么和他联系上的?”太上皇冷冷的说道。

甄氏咽了咽口水,忐忑道:“这个、这个妾身也不太知道。”

“罢了,你在宫中,而忠顺一直在宫外,他做的事情你也不太清楚,既然如此,宣忠顺入宫问问也行,皇帝,宣忠顺入宫”太上皇道。

“是,钱良,去办”皇帝道。

“说起来贾家与本王外祖甄家还挺亲近呢”忠顺王道。

“忠顺王爷说笑了,甄家出了甄贵太妃,又有您这位皇子在,是顶顶有名的家族,哪里敢高攀甄家”贾瑚道。

“贾家与甄家都是出自金陵,自然关系亲近”忠顺王道。

在场的众人表情一言难尽,这是恶心贾家呢还是恶心他们大家呢?金陵那么多家族,是不是与贾家都扯得上关系,而且,贾家是正儿八经的通过军功起家的,甄家算什么,靠女人裙带关系起家,这是谁看不起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