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张江:跟老板谈恋爱,我很行。(第4/6页)

卫孟喜心说,难怪当年他那么郑重,她还一直以为父亲只是给了她五百万,其实哪里知道给的是整个卫家的财富,是一个在未来可以价值连城的港口!这比什么房子车子金条的,那可值钱太多,也有意义太多了!

她应该多给老爷子烧两炷香,给他添点供奉才对。

卫孟喜回房,又摸出粉钻看了很久,决定再给侯烨打个电话。

“火电厂卖掉了吗?”

“还没呢,这不是在等你消息嘛,有人已经给到6200万了,卖不卖?”

“卖,立马卖。”

“哟,这么急,要用钱?”

卫孟喜在笔记本上唰唰唰的计算着,怎么能不急呢,买煤矿的贷款还没还清。

“行,那我给他个电话,明天就去签合同。”

卫孟喜答应,想了想还是留个心眼,多问一句买家的情况,卖给内地商人,尤其是粤东的,她能接受,但要是外资,她就不行,这火电厂的失败从头到尾就是各种资本对基层政府和老百姓的精准狙击,要是饶一圈又回到那些人手里,她自己倒是没损失,还赚了不老少,但心里过意不去。

要知道,如果把公共能源这么重要的行业交到外资手里,那无异于是把经济发展的水龙头交到别人手里,什么时候开闸,什么时候放水,放多大,放多少,放多久,直接关系着下游用电企业的经济命脉,这不就是递给了他们屠刀吗?

卫孟喜在“幻象”里看过很多文章和例子,她暂时还没力量与他们直接硬碰硬,但在能力范围内阻止他们触角的延伸,她愿意尽一份力。

“放心,这人你也知道,就上次一起打高尔夫的老马,他打算开个五金配件厂,这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能源,最近打算直接来内地投资,我放长线钓到的一条大鱼。”

卫孟喜知道,侯烨这人其实心好,老说自己以后也不会回来石兰这穷地方,但要真有什么项目,他还是会把人往家乡领。

这里,可是他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啊。

老马,接触过倒是还不错。

知道对方基本可靠,卫孟喜也就不再干涉,第二天签合同,汇款,一分为二,相当于每个人从这个火电厂项目上赚了1200万!

用3800元赚2400元,那叫赚钱,叫做生意,可用3800万赚2400万,这就叫资本的运作!

拿到钱以后,卫孟喜就开始算账,目前手里所有钱加一起,算上剩下的分红,她一共有6400万现金,除掉买煤矿的尚未还清的贷款,至少还有5800万的现金可算净资产。要是再加上各种产业七七八八的,也能勉强算个八九千万,出去买点什么倒是也行,但既要修建港口又要买铁矿的话,就悬了。

难道再从国内银行贷款?

她总觉得,到时候王庆玉肯定不会再给她贷了,她那种恨不得把原则刻在脑门上的老古董,怕是会给她上半个小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卫孟喜想到那画面就头疼,干脆也就不想了,先等着父亲这边的消息。

自从那天发现被人跟踪后,她就跟父亲说了,本意是希望他们能注意安全,多留个心眼,但父亲却浑不在意。现在看来,对方说不定已经跟父亲先取得了联系,来找她也是迟早的事。

*****

就在等待中,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就到了1997年7月份,孩子们都放暑假了。

天没亮,院子里就开始活跃起来,狗子的哈欠声,老人打太极时布鞋在地板上移动的沙沙声,厨房里刷锅的声音,打扫卫生时扫把摩擦到撮箕的声音,卫孟喜睁开眼睛,摸了摸身边,还是暖的。

说明老陆也没起多久,她一抬头,果然看见他正坐在窗前的书坐上看书,怕光线影响她睡懒觉,没拉窗帘,只悄悄开了一盏小台灯。

昏黄的灯光里,显得人也很温柔。

她看他侧面,没有中年男人的发福大肚囊,还是清清瘦瘦的,腰杆笔直,就是肩背微微有点驼,但这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这样了。卫孟喜分析,估计是跟他青少年时期的自卑有关,作为班里学习最好却最穷的孩子,工作以后不是长年累月在低矮逼仄的挖煤巷道里作业,就是伏案画图,这习惯就改不过来了。

卫孟喜一开始不太习惯,还想纠正他来着,可慢慢的发现没用。

他微微弯的背反倒给人一种青涩的少年感,回想一下,初高中班级里,个子最高最瘦的那个男孩是不是都会有点微微的驼背呢?

“看够了?”这人不知什么时候居然回头了,眉眼含笑的看着她。

卫孟喜就瞪他一眼,“怎么看都看不够,还不赶紧服侍你夫人起身?”

她把一只“纤纤玉手”从被窝里伸出来,慢悠悠的伸到他眼前。

她的手不算很纤细,但胜在皮肤白,骨肉均匀,手背上的青筋也还没有鼓出来,光滑,洁白,珠圆玉润……老陆在心里想了好几个形容词,都不够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