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2页)

她如此说着,语气里带着深切的怀念。

“那会儿你特别粘我,奶娘姑姑们抱你都要哭,只有我抱着你在寝殿里来来回回走,你才高兴,能踏踏实实睡一会儿。”

说到这里,皇后甚至笑了:“你别说,那会儿的我大抵因为经常走动,身子骨竟比之前硬朗许多。就连陛下都说你体贴母亲,如此粘人娇气,只是想让母亲身体康健。”

这些事,皇后从来都没有提过。

她不说,身边的姑姑宫女们自然也不好说,而天家父子没几个和睦的,弘治帝只会让他好好读书,好好习武,乖一点,听话一点,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从来不谈。

萧成煜的心,一点点跟着软下来。

从小到大,每次他生病,都是母后亲自照料,他同父皇争执,父子两个闹不愉快,也是母后从中调和。

现在皇后说的这些,他从来都不曾怀疑。

他的出身,在他懂事时皇后就和盘托出,宫里上下,朝野内外,甚至坊间百姓们,都知道他的生母是宜妃,养母是皇后,这一点,皇后从来不曾隐瞒。

只是,宫人怕皇后吃心,也不好惹怒宜妃,平日里能不提,便不会多嘴。

宜妃是个小性子人,她想要什么,都会自己主动争取,对于这个儿子,平日里见了也是讨好巴结,总是说着软话。

年幼的时候,萧成煜曾经痛苦过。

他不知道为何他要有两个母亲,他不知道要偏向谁,也不知道要如何做,有一段时间里,他只能躲在上书房读书,好躲过宜妃的“关心”,也躲过对母后的愧疚。

他并非天生冷血,母后教导他要心怀天下,要心胸宽广,也要仁慈泽厚,因此,他无法对只有生恩的生母寡情冷心。

但在他内心深处,他始终偏心自己的养母,从小教养他长大,待他视如己出的皇后娘娘。

在这种感情拉扯下,他学业倒是突飞猛进,惹得上书房的太傅教授们连连夸赞。

后来或许是母后发现了宜妃的异常,也或许是父皇不认同宜妃的做法,在宜妃不停“偶遇”他几个月后,宜妃便不再时时刻刻出现在他面前。

说实话,那时候萧成煜是松了口气的。

宫里长大的孩子,没有真正愚蠢天真的,从他的名字记在玉碟上,挂在皇后苏瑶华名讳下的时候,他就是皇后娘娘的儿子。

后来,他渐渐学会如何在两个母亲之间平衡,也明白自己应该坚定心意,到底应该“偏心”谁,他一开始就应该听从自己的心。

萧成煜一晃神的工夫,苏瑶华便已经说到现在。

“煜儿,你已经长大了,过了年,你便是束发少年郎,你自幼聪慧,心思通透,许多事你自己心里明白,母后便没有多说过什么。”

“但是煜儿,母后身子不好,总担忧见不到你在宫里站稳脚跟的那一日,所以近来才有些急切,让我们母子之间闹了不愉。”

今日之事,无非是母亲们争夺儿子的心意的暗斗罢了。

最不好受的应该是夹在中间的萧成煜。

皇后看着儿子的面容,她缓缓开口:“你现在比母后都高了,有些话,母后觉得可以同你说的,我们或许可以敞开心扉,促膝长谈。”

萧成煜抬起头,认真看着满脸病气的皇后娘娘,心里也渐渐升起酸涩滋味来。

“母后,儿子希望您长命百岁。”

皇后笑了。

她的笑就如这冬日里被冰雪打了头的花骨朵,单薄,脆弱,不堪一击。

她道:“为了你,我会努力好好活下去,不会轻易离开你。”

“煜儿,我这辈子最遗憾的是,你并非我亲生,”皇后微微红了眼睛,“宜妃出身低微,不过是普通农户,跟德妃相比,差得实在太远,李家在前朝有多少朝臣,你比我清楚。而且,成烨不过比你小两岁。”

“如果你是我亲生,他们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萧成煜是皇后亲生,那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皇后又何须为了将来费心筹谋。

“煜儿,我们不能输,”皇后那张淡雅的面容上,渐渐多了几分刚毅和狠绝,“你是长子,一旦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你明白吗?”

萧成煜起身,掀开衣袍利落跪在皇后面前。

“母后,儿子已经想通了,您就是我的母亲,这十几年您悉心教养我长大,比之许多生母有过之而无不及,儿子铭记于心,”萧成煜一字一顿道,“以后宜妃娘娘的要求,儿子会仔细斟酌,不会再任性妄为。”

皇后起身,亲自牵住儿子的手,扶着他起身。

“好孩子,我们母子相互扶持,总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你有我,有苏家,有身份,便能有一切。”

萧成煜垂下眼眸,看着母子两个交握的手,道:“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