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3/4页)

宋国公夫人放下手里的茶盏,对儿子道:“你没事就回去尽你的孝去,这个时辰,我该歇息了。”

然后对外面的平么么喊:“平么么,送世子爷出去。”

然后站起来,一副困倦的模样,打着哈欠进了内室。

平嬷嬷走进来,有些尴尬的对孟季廷笑了笑,对他请道:“世子爷,奴婢送您出去。”

孟季廷并未再说什么,站起来出了房门,又交代院子里的人:“好好侍奉母亲。”,然后才回了书房。

到了第二日,孟季廷要上朝。

等他下了朝,刚出了宫门口,早有府里的小厮等在此处,见他出来,连忙跑上前来,气喘吁吁的对孟季廷道:“世,世子爷,二夫人让小的来告诉您一声,国公爷醒了……”

孟季廷听着脸上一肃,赶紧跃身上马回府。

他到外院的时候,孟二夫人和胡玉璋均在清明院。

胡玉璋看到他,扶着椅子站起来,目光静静的看了他一眼,却又并未上前。

自从那日守夜的事情发生之后,他再不曾和她说过一句话,也不曾进过她的正院。

只是胡玉璋这次却并不像之前那样急,之前他对她冷淡便开始心里发虚,如今她想开了,便也更镇定了。

她是正室,她让一个丫鬟守夜做的没有任何不合规矩之处,一次对他低头便要次次低头……她也不信他永远不进她的院子,他便是再对她做的事情厌恶,他也还需要和她生下嫡子。

孟二夫人看了看她,见她并不上前和孟季廷说话,心里多少有些替他们尴尬,又只好自己走到孟季廷跟前,看着他的脸色小心翼翼的和他说话。

“有一件事,想和世子爷禀明……刚刚父亲醒来,要见救了他的那个小兄弟,我便让人去找了庄管事,让他进去见了父亲。父亲说要感谢他,问他有没有想要的,庄管事便跪下来,求父亲让他赎回青槿的身契……”

孟二夫人毫不意外的看到孟季廷的脸色黑了下来,周边都感受到他身上磅礴的冰霜之感。孟二夫人怕这怒火波及到自己,不由站得离他远了一些。

让我们回到刚刚清明院的情形。

旭阳初升的时候,宋国公缓慢的睁开眼睛,先是盯着天花板缓了一会重回意识,接着跳坐起来,左右扭着身体要去找什么。

直到他看到手里握紧的簪子,才松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簪子上的流苏。

屋里侍疾的胡玉璋本坐在椅子上,屈着手臂顶着桌子,将脑袋放在拳头上稍微眯了一下眼。听到有动静,连忙睁开眼睛,走上前来,看到醒来的宋国公,高兴道:“父亲,您醒来了?”

宋国公刚醒来脑子还有些糊涂,对进门不久的新媳妇也有些陌生,看着她问道:“你是季廷的媳妇?”

“是的,父亲。儿媳小时候随父亲一起与您去骑马,您是见过儿媳的。”

宋国公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道:“太久了,我都有些忘了。”

胡玉璋将外面的人喊了进来,又让人去将太医请过来给宋国公诊治,再让人去请孟二爷和二夫人,又让小厮去宫门处等着好让世子爷一下朝就知道消息……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安排着。

等太医进来诊断完毕,确认身体已经无大碍、只需静养后,宋国公问起来:“昨天救了我那个小兄弟呢,是咱们府上的人吗?人在何处?”

“他是府里的庄管事,父亲是要见他?”孟二夫人问。

“将他叫过来吧。”

庄青松来了之后,先给宋国公行了礼。

宋国公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多礼,然后道:“多谢你替我找回了簪子,我很感激你,你有什么想要的,你和我说,我能办到的都替你办到。”

庄青松听着心里一动,连忙跪了下来,对宋国公磕了一个头,道:“小人受不得国公爷的感激,但小人心中确有一件事想求国公爷。小人有个妹妹在府里当差,现已到了许人的年纪,小人想在外面给她找人家,所以想为她赎身出去。”

他此时有些明白了青槿为何要让他将簪子一定要交给宋国公或世子爷。

胡玉璋和孟二夫人听着均是愣住,孟二夫人在旁边赶忙阻止,笑着对宋国公道:“庄管事此次救了父亲立了大功,不如给庄管事多赏赐些金银财宝,再擢升他的职位。”

宋国公无知无觉,对青松道:“这又有何难的,你妹妹在哪个院子伺候?”

“回国公爷,她在世子爷身边伺候,是世子爷的丫鬟。”

宋国公对青槿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却想不起来这么个人。他将近十年不待在府里,也并不熟知府里的情形,只觉得左不过一个丫鬟而已。

“我答应你,我会和世子说。”

庄青松心中大喜,连着磕了三个头,道:“多谢国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