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3页)

正说着,刘嬷嬷带着几个婢女进来,“老夫人,二姑娘,早膳备好了。”

闻得此言,萧老夫人便拉起碧芜,先去用了早膳。早膳罢,碧芜本想再问两句进宫的事,却听人来禀,说二夫人和大姑娘来了。

周氏和萧毓盈被领进来后,先同萧老夫人问了个安,其间,萧毓盈两次忍不住抬眼望,都被周氏一记眼刀吓得收回了目光。

直到萧老夫人道了声起,她才敢光明正大地看向那个坐在她祖母身边的姑娘。

果真如他们所说,这人和她幼年记忆里大伯母的模样实在太像。

玉软花柔,美得脱俗。

瞥见萧老夫人牢牢握着这姑娘的手,萧毓盈不由得想起母亲昨夜对她说的话,心下一酸,嘴角也跟着耷拉了下来。

“怎的了,盈儿,傻站着做什么,还不来见见你妹妹。”

萧老夫人发了话,萧毓盈只得不情不愿地上前,唤了一声“毓宁妹妹”。

“叫什么毓宁妹妹。”萧老夫人道,“你从前不都唤小五,怎的,都忘记了?”

萧毓盈暗暗扁了扁嘴,似有些不大高兴。

碧芜站起身解围,“大姐姐与我许久不见,难免生疏,何况那时我们都小,忘了也是正常。”

“倒也是了。”萧老夫人拉过萧毓盈,和碧芜的手拢在一块儿,“虽分开多年,但都是自家姊妹,相处一阵,感情自然也就好了。”

碧芜闻言冲萧毓盈笑了笑,对她这番示好,萧毓盈却只敷衍地勾了勾唇角,并不是很愿理会她。

她这番态度,碧芜也不放在心上,许是前世形形色色的人瞧多了,见萧毓盈这般,只觉得她在闹小脾气,也没那么容易就置气生怒。

两人一左一右坐在萧老夫人身侧,多数时候都是周氏在与萧老夫人说府里的事儿,萧毓盈时而插上几句,倒是碧芜始终抿唇笑着,萧老夫人问了才开口答话。

大抵巳时前后,门房匆匆跑来禀报,说宫里派人来了。

屋内人惧是一惊,以往宫里有吩咐,都是递个消息罢了,从未大张旗鼓专门派人来过。

萧老夫人忙让将人请到花厅去,旋即带着屋内几人也一并去了。

路上,碧芜猜想过来人,入花厅一瞧,果真是太后身边伺候的李公公。

“见过老夫人。”李公公同萧老夫人道了声安,说明来意,“太后娘娘听说二姑娘回来了,高兴不已,便派咱家来府里瞧瞧。”

说罢,他将视线落在了萧老夫人身侧,当即眸色微亮。

他今日奉命前来,与其说是来看看的,不如说来一探真假的,毕竟到安国公府来冒认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太后得知消息虽高兴,但到底抱着几分怀疑,这才派他来确认一番。

可只看了一眼,李德贵便认定,这当是那位清平郡主的亲生女儿不错了。

李德贵在太后身边伺候三十余年,是看着清平郡主长大的,若不是母女,眼前这姑娘又哪里能与郡主生得如出一辙。

想起当年因思女心切而早早香消玉殒的清平郡主,李德贵双目发涩,但还是强忍着笑道:“这便是二姑娘吧?”

碧芜上前福了福身,“见过李公公。”

“哎呦,使不得,使不得。”李德贵忙拦,“太后听说二姑娘回来了,急着想见您,教奴才来传话,让您明儿一早就进宫去。”

碧芜稍愣了一下,虽心有准备,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李德贵又笑着道:“二姑娘不必紧张,太后说了,明儿啊让大姑娘陪您一块儿去。”

后头站着的萧毓盈闻言秀眉微蹙,因是国公府的姑娘,她也算是宫中的常客,时不时被太后召去作伴,对李德贵自然熟悉。

但没想到,李德贵今日来,看都不曾看她一眼不说,对她说的唯一一句竟是这个。

“从前都是召我进宫,如今怎成我陪人进宫了……”

她不悦地低声嘟囔,教身侧的周氏听见,忙警告地横她一眼。

李德贵来过后,栖梧院里的人不免都为碧芜进宫的事忙了起来。萧老夫人向碧芜嘱咐了些宫中的规矩,让她明日跟着萧毓盈便是,不必害怕。

碧芜虽对宫中之事烂熟于心,但还是乖顺地颔首,道了声知道了。

翌日天未亮,刘嬷嬷便亲自来伺候碧芜起身,为她穿衣梳妆。

婢女为她上妆时碧芜也未拒绝,虽她不喜脂粉,但她知轻重,如今她代表的是安国公府,自不能丢了安国公府的脸面。

待她用了早膳,赶去门口坐车,周氏母女已提前到了,周氏正拉着萧毓盈不知在说什么。

听见响动,周氏倏一抬首,便见一抹倩影自门内袅袅而来,不由得愣了一瞬。

雀蓝杂宝梅花对襟罗衫,烟粉织金如意纹百迭裙,弄堂来风一吹,腰间禁步琳琅作响,纤细的身形若岸畔柳枝摇摇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