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6/7页)

“这是?”赵启荣看了看楚婉的方向。

台上一位女老师说道:“这是楚婉吧?楚婉是楚老师的女儿,以前也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赵启荣忙说道:“楚老师的女儿是想上台恭喜楚老师吧?”

楚景山一听,也笑了,冲楚婉招了招手,满脸的慈爱。

楚婉刚才特地找的是前排的位置,现在上台时,就没耽搁太多时间。

接过话筒之后,她说道:“首先,爸爸成为副校长,我为他感到开心。”

大家都望着楚婉。

小姑娘的声音温温软软的,拿着话筒却很大方,一点都不怯场。台下的教师职工和学生家长都打起精神,有的夸楚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有的是单纯觉得漂亮女同志说话可比听老领导念演讲稿有趣多了,注意力不自觉被吸引。

楚月不高兴地撅起嘴巴。

楚婉什么时候这么爱出风头了?

“谢谢小婉。”楚景山笑道。

但楚婉没有对他笑,而是低下头,从自己背着的挎包上,拿出几封信。

“这里有几封信,我想给大家念一念。”

郑松萍皱眉,她要闹什么幺蛾子?

“景山,我是松萍。我不认得太多字,这封信,是请村里的老先生帮忙写的,他答应不会外传,请放心。你回城三个月了,是不是已经把我忘记了?你说过要娶我,我把自己整个人都托付给你了,你怎么能骗我呢?”

“我怀孕了,算一算,孩子是九月份出生。我爸妈快要打死我,说我不要脸,不知廉耻。”

“现在已经六月了,你和姜曼华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出生?你们现在过得好吗?她是资本家的大小姐,肯定不懂得体贴你。”

楚婉一字一顿,声音柔和却有力。

在场的所有人都震住了。

郑松萍尖叫道:“你哪来的信!”

楚景山也浑身僵硬,上前就要去抢。

但楚婉把信举高,往后退了几步,转头对校长说道:“校长,这关乎着学校教师的作风问题,请您让我念完。”

校长神情严肃:“你念。”

赵启荣和几个男老师闻言,立马上前拦在楚景山面前,将他的双手牢牢按住。

“这是最后一封信了。”楚婉打开,继续道,“景山,孩子快出生了,你还不跟她离婚,那我就只能去找你了。这是最后一封信,如果你不和姜曼华离婚,把我接到城里,并且把你妈制钉厂的工人职位给我,就别怪我不客气。我要去告你,告你流氓罪!”

台下的郑松萍一直在尖叫,直到这最后一封信念完,她的声音逐渐轻了,双腿发软,直直地跌坐在地上。

周遭的目光像是一把把冷箭,嘲弄讥讽,还带着几分不敢置信。

楚月扶着郑松萍,眼泪直接就掉下来:“你们别听她胡说,她都是在胡说!”

楚婉将这几封信交到校长手中:“校长,郑松萍过去是制钉厂的员工,您可以请人核对笔迹。”

校长接过信,神色凝重:“这些信,你是从哪里找来的?”

这些信,都是楚老太太给楚婉的。

事情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楚婉的亲生母亲叫姜曼华,是京市人,从小家境优渥,性子天真烂漫。姜曼华是资本家的女儿,那一阵子家中听见风声,将她暂时送到北城亲戚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英俊又有学识的楚景山相识。

但那是一九五五年,没过几个月,楚景山在一九五六年作为第一批下乡的知青来到桐合村。

他担心姜曼华不愿意等自己,哄着她去领了结婚证。

可没想到,下乡没多久,他又遇到郑松萍。

彼时迟迟没有回城的希望,楚景山犯了错误,悄悄和郑松萍处对象。他们说好的,自己在城里有媳妇,并且迟早会回城,他是不希望被郑松萍赖上,同时,郑松萍想借由这个机会嫁到城里去,两个人各自心怀鬼胎。

楚景山以为自己要在桐合村待很多年。

谁知没过多久,他母亲说有希望办他帮“病退”回城。

楚景山回城时,姜曼华已经怀孕四个月了,他欣喜若狂,决定将在桐合村发生的一切忘记。

然而,一个月后,他收到郑松萍写来的信,她也怀孕了。

楚景山六神无主,一再逃避,可另一边,郑松萍步步紧逼。

直到郑松萍提出要举报他时,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决定和姜曼华离婚。

正好京市有消息传来,因家中成分问题,姜曼华的父母出事了。她匆匆赶过去,再回来时,却不见自己的女儿。

楚景山为了让她死心,将当时不过两个多月大的孩子抱到自己父母家,谎称孩子已经夭折。

父母出事、女儿夭折,双重打击,姜曼华病倒。楚景山怕再拖下去夜长梦多,提出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