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4/5页)

“我不挑,平时我也不说,反正就这点粮,年头吃的好,年尾肯定得吃糠,她自己愿意就行,我啥都能吃!”

老人家都有自己的智慧。

李丽娟却心疼自己妈这把年纪还跟着吃糠面。

只能等回娘家时带上些苞米面,希望她别不舍得吃才行。

“对了妈,我四弟和老弟要是想借车子,你就叫他们来借就行,可别直接拒绝。”

“行,妈不管你们姐弟的事。”

李老太太笑,显然明白话中隐藏的含意。

要不怎么说姑娘跟妈贴心呢,瞧瞧啥事都替她想到了。

然而在要送李老太太回二队时,四兄弟争了起来。

“大哥,你骑的不太熟,还是我去送姥吧,别你骑不好把姥摔了!”

苗于贵笑嘻嘻道。

苗于富摇头:

“我骑得稳着呢,绝对摔不着姥的!”

苗于荣也想去送,难得开口:

“我骑的最好,还是我送吧!再说我劲大!”

“这和劲大小有什么关系?

还是我送吧,我都想老舅和秀水了,正好去看看他们。”

苗于华抢着道。

向来让着弟弟们的苗于富这回可不肯松口了:

“下次你们再送,妈刚才说了叫我送,你们别争了!”

几兄弟才不听他的。

好容易能摸着回车子,当然都想多骑骑了。

这车子一拿出来,就被苗学松宝贝着,不让他们多骑,生怕给摔坏了。现在难得有机会可不都抢了。

李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只当外孙子们和她亲了。

“昨天去你老姨家都没吃饭就回来了?”

“没有,学松和茵茵坐晌午车回来的,吃啥饭!”

李老太太摇头:

“你老姨那人啊,瞧不起咱们这一支,要是那几家孩子去肯定得留饭的。

你那几个姨、和舅舅都是工人、老师,如果当年搬过来时不选择下乡,留在厂子里,是不是日子能过得松快些,孩子们也更容易找个工作!”

提到这,老太太就有些后悔。

她们是从安宁省过来的,当时是安宁林场的,分到这边工作不好分,就有买断一说,国家一个职位给三百块钱,支援农村建设。

姥姥和姥爷就接了钱,在二队安了家成了农民,一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再就是家里穷,还那么多小子得娶媳妇,就用这钱给几个儿子娶媳妇了。

现在想起来却后悔了,看看她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的吃供应粮,家里子女也都有工作,打扮体面,只自家孩子都在农村种地。

“都过去几十年了,妈还提它干嘛!既然不住,那就赶紧走吧,一会儿天黑了不好走道。”

李丽娟忙打岔。

“行,茵茵后天和你妈一起去姥家玩!”

“好,姥慢走!”

送走了姥姥,茵茵正想要叫老哥陪着去金胜衣家,就见到巧兰爹过来了。

“三哥,吃完饭了?”

“吃完了,梆子来了,快坐,抽烟!”

苗学松让人坐炕边上,将烟篓子递了过去。

巧兰爹黄梆子也不客气,自己卷了个烟卷点着:

“过来想问问三哥,你明天有工夫没?”

“明天?明天上午要上大队开一会儿会,咋的,有啥事不?”

黄梆子背有些驼,总是低头,听到他问不好意思道:

“我明天缮房子,想问你有工夫没,搭把手。”

“嗐,我没工夫不还有于富几个么?

都是邻里邻居的,咱俩还从小一块长大,哪用得着这么客套,没事,我明天叫几个小子过去帮忙。”

这对苗学松来说根本不是啥大事。

黄梆子总算是抬头了,感激地看向苗学松:

“还是三哥仗义,不会因为我没儿子瞧不起我,也不背后笑话我!”

“你看你说的都啥话?没儿子咋的了?姑娘不也是自己生的?女婿也是半个儿嘛!对他们好点一样的。”

黄梆子摇头:

“那不一样的!不一样的!”

住得近,大家都习惯了他在这方面的固执了,能劝早就劝好了,此时也没人多劝他,说了些杂事,黄梆子就回家了。

一边走,一边还在心里自卑着。

他只比苗学松小一岁,现在看苗学松孙子两个,还一个快生了,四个大小伙子活蹦乱跳的,把他眼馋得没法。

只可惜他这辈子是不会有人叫他爷爷了!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苗学松就去大队开会了。

苗于富四兄弟去黄家帮忙缮房子。

巧兰过来将茵茵也叫了过去。

茵茵到时,都已经忙活上了,这才发现帮工的都是左邻右舍的。

悄悄拉了巧兰道:

“巧兰,你大伯和老叔家都没人过来帮忙么?”

巧兰冷笑了声:

“昨天晚上我爹都过去报过信了,今天早上我奶就过来说她要扒炕,我大爷和老叔都去给她扒炕了,没工夫过来帮我家缮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