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阿惹(第3/9页)

阿惹说:“前些年郑鹤两地出现天灾,朝廷的赈/灾/银一层层拨下去,到了/受/灾/百姓的手中却变成了水多米少的酸粥。饥荒闹起来,百姓食不裹腹,易子而食的有,弃养双亲的有,往前天再热些,又有了疫病。”

“当时下州官/员不治理,上州官/员瞒报,为图省力省心把得病的、没得病的人赶到一起,挖了个坑,烧了杀了,断了个干净,然后消息瞒了几层,只因其中牵扯到了太后的血亲,也是我的舅舅。”

“你估计很难想到,太后执政期间卖官鬻爵之风盛行,朝中官员不敢得罪太后,有心人又碍于下告上需先杖一百,后徒五年而却步,不欲去惹事端,最后还是在外游历的宿枝阿兄知道了这件事,拎着舅舅去了太后的寝宫,当着太后的面杀了舅舅,又逼着大长公主出面,才把当时的乱象稳住……”

提到那个叫做宿枝的皇室宗亲,阿惹的眼睛亮了起来,说话的声音都大了许多,显然是十分崇敬对方。

他对意绫说:“宿枝是我姑姑大长公主的长子,他十分厉害,与现今只想背靠先祖享福的氾河一支不同,他少时便离开了公主府孤身游历,边塞战乱那年他又去从了军,从小小的马前卒做到了将军的位置,又在日后被越河尊看中,收到门下,成了越河尊的第十一个弟子!他在时,太后都拿他没办法,朝中那些权贵皇亲谁也不敢得罪他。”

“我敬慕兄长,便想做兄长那样的人。我还记得兄长与我说过既然做了皇帝,就要有做皇帝的心气,若下面有受苦的百姓,就要去想自己是要懒怠过活,还是不辞勤苦,寻些法子拉一把仍在苦痛的人。而我想了一下,我倒不是看重旁人超过自己,只是我坐在了龙椅上,这个位置本就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重中之重,那我就不能回避手中的权力,不能不想身为皇帝我可以改变一些陈旧的臭规矩。老实说……我若只为自己省心不曾为了他们费一点心力,我会认定我死后不配与□□放在一处,受相同的祭奠供奉。是以即便麻烦,即便将来之事不如我心中的预想,也比我不作为躲清静强上许多。”

“意绫,我不怕你笑我痴人说梦,我如今想做的事有很多。”他说这话时眼睛里有了不一样的神采,身上稳重的文秀气被心中的期待冲开,有了几分少年人鲜活大胆的冲劲。

他说:“你看,现在朝中大多数的官员都是世家姻亲举荐提拔上位的,眼下能入朝为官的人后面不管大小,都有靠山,寻常的寒门子弟很难出头。要不是顾及到潜海与□□,头顶还有金龙门,我想皇权早就被颠覆了不下十次。我觉得这样不好,想要改了朝廷上的这股不正之风。”

“还有,寻常百姓识字的人不多,连生病抓药都是难题……”

“各地秦楼楚馆里还有不少被拐骗的良家子,即便那里的人不是被拐骗的,是被卖去的,都不行!不这种地方本不应该存在,包括把那些罪臣子女充入教坊的行为,都是不妥的……”

诸如此类的民生问题,阿惹说了很多条。这些事有些是宿枝告诉他的,有些是他自己去查的。

他从中午说到深夜,越说眼睛越亮,一是为有人愿意听听他的想法而开心,二是他对他想要改变的事情充满了期待。

他希望百姓能过得好些,希望世上的不公苦痛少些。即便他也知道他不是什么惊世之才,可他还是愿意去努力,去想着如何改变现在的情势。

亦或者说,他比谁都希望百姓的日子过得好。

意绫静静地听着他的话,见他眼中亮着光,又忍不住问他:“你想做的事情很多。”

“嗯?”

“那……你画纸上所说的话是骗我的吗?”

“不是。”阿惹摇了摇头,“想要离开皇宫的是阿惹,而我除了叫阿惹,还叫陈已安。”

他失望又透彻地说:“阿惹可以做意绫一个人的阿惹,可以去想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但陈已安不行。陈已安是皇帝,所以陈已安不能因为自己想做阿惹,就忘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意绫听懂了阿惹的意思,她凝视着手中的书,慢慢地抚平了被她抓皱的纸张。

而她的眼睛落在那些字上,却看不清上面的意思。

她有些失落地想她是能懂阿惹的。就像是她向往着离开昌留的日子,却因为昌留的使命不得不留下一样。

他们都被各自的责任压着。

因为身上背负的责任,意绫自愿被困在海中,即便前往皇城的时候脚下是她向往的风景,她也不曾有过不理聂泷的话,只管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

因此她理解阿惹的意思,也觉得阿惹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而阿惹的内心远比意绫想得强大。

他与意绫说,他不是没想过他这样说话会惹人笑他,但他的人生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