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香饽饽(第2/5页)

徐厂长张着国字脸,看着有点不怒自威,不过此时神情却是和蔼:“我听说何熙同志过来了,就想先打个招呼。结果一来你们就在授课,我也跟着听了听。真是大开眼界!”

他看着何熙,就跟看自家儿女一样:“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郑,老霍,你们可不如何熙同志啊。”

两位主任也不生气,反倒是高兴的很:“这是自愧不如,我们研究了许久,也没有这样的系统性结论。不过这是大好事,说明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夏国的发动机,早晚是要赶上去的。对不对?何熙?”

何熙毫不犹豫点头:“那必须!”

她这么一说,几乎所有人都笑了,徐厂长直接说:“对,我们的年轻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志气!何熙啊,”他看何熙简直稀罕的不得了,连同志都不叫了,直接叫名字,“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现在在哪里工作?”

郑文华和霍知松直接交换了个眼神,两人脸上都露出了了然的笑容。史佳林也一样,这意思太明确了,厂长爱才,这是想招揽人才了。

连李仲国都看出来了,急的不得了,想说自家妹妹的优点,谁料何熙回答的非常坦诚,还是刚刚那段话:“我初中毕业,没上过大学。”

真是出乎意料!

没上过大学,自学成才?

刚刚何熙说是江城厂的厂子弟,他们都以为肯定上了学的,没想到,居然只有初中?

海州厂这边的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倒是李仲国着急的不得了,这进工厂都要学历的,他看着这些销售啊技术员是真好,坐办公室,还能坐销车,可妹妹学历不够,这样是不是进不去了。

却没想到,徐厂长直接怒了:“怎么不上大学,你有这样的天赋真是太耽误了。你多大了?家里很困难吗?老王,我怎么记得咱们厂有文化学习班?”

这会儿何熙才看见旁边站着个瘦子,大概是办公室主任的职位。王主任立刻说:“有的,前年起,我们就鼓励工人参加高考,有专门的补习班。”

徐厂长直接问:“何熙,想不想上大学,你过来这里,我给你安排住宿补习,不用花一分钱,考个大学回来工作好不好?”

李仲国简直要跳起来了,答应啊,答应啊。他心里直接咆哮了。

旁边霍知松和郑文华也是急切起来,郑文华爱说话,直接说:“丫头,答应啊,回来我带你。”

那意思太明确了,重点培养。

何熙知道,她但凡点头,在海州厂前途无量。

但是,她的目标不是海州厂,在海州厂可以让她过得很好,但不能实现她的抱负,她摇摇头:“不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谢谢徐厂长。”

霍知松、郑文华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色,倒是徐厂长虽然意外并不恼火,而是问:“改装抽水泵?”

“近期是这个,以后不是这个。”何熙慢慢说:“我会做出成绩给您看的,不负您的期望,不过,说不定也会麻烦您。”

徐厂长直接大笑起来:“好,你来麻烦我!我欢迎!”

何熙也没想到,她不过是帮了个小忙,就让大家对她这么热情。但她是真喜欢这个时代,她喜欢人们的简单热情,更喜欢大家为了祖国拼搏的热忱。

菜很快上来,徐厂长显然有事,王主任催了他两三次,他也没走,而是跟何熙聊着天。

直到后来,连郑文华都看不下去了,跟徐厂长说:“您再不过去,那边该生气了。”

徐厂长这才一放筷子,恼火地说:“我是真不愿意过去。你说这么大的项目,海州厂怎么就不能参与一下?一提出来,就是还觉得江城厂稳妥。我们的努力看不见吗?”

何熙心里一动,这时候,国内的确有好几个有关发动机的大项目在洽谈,不过一切的落地要到1984年。

所以何熙才有时间慢慢积累。

就是不知道,海州厂想要参与的是哪一件?

郑文华是个灵巧人,劝道:“谁让江城厂老厂长方建华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要紧牙攻克了小型柴油机项目呢。咱们在这方面的确不如人家,历史永远是比不过的。不过,我们贵在现在努力,你不去,人家哪里看得到?”

徐厂长听了就说:“我哪里不知道这个,就是来的这位让人憋气,好好说话都不会。行了,”他站了起来,冲着何熙说,“小何,好好吃饭,我还有事,就不陪你了。”

非但如此,他还让王主任给她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事打电话。找我,或者找老王都可以。”

有了这句话,何熙的购买要求自然很容易解决了。

何熙连忙跟徐厂长告谢。

等着徐厂长走了,何熙才问:“江城厂原来这么强势啊。”

这没什么不好说的,一旁的史佳林就解释:“他们有底蕴,这些年虽然没进步,但主管部门还是很看好他们。我们一直随大流,虽然各方面做的不错,但不出众,像这次,我们想要参与重卡整车技术引进项目,就一直没有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