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权御(二更)(第3/5页)

凌烨很清楚,自家的东海水军比起南洋泽国水军,短时间内是有所不如的。南洋泽国的意图很明显,他们靠水吃水、伴洋而生,在陆地上是打不过大胤驻军的。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侵吞大胤领土,进攻沿海诸城,不过是为了掠夺一切现成资源。南洋泽国真正要的,就是海——白沙渚以北的大胤东海海域,趁敬王内乱之际,已经被他们强占到手,如今竟不想还了。

东南海域是九州的屏障,更是一代代先人打下的大胤国土,一寸山河一寸血,凌烨说什么都不可能放。大胤九州到他手上,边疆只有往外拓,绝没有往回收的道理。比起内乱,这场驱除外敌的海战,也许要更久的时间。

但,有忧也有喜。

颖海城瘟疫已解,昨夜八百里加急送来捷报,颖海军与宁州驻军前后配合,从南北方向夜袭定康,大获全胜。继苍梧方氏后,敬王的另一臂膀定康周氏也被折下。定国公府一干人等全部缉拿,苏朗和叶星珲不日将押解这些人往帝都受审。

定康战事一了,日后澜江澄水分流工事便再无阻碍;这场在人为制造的洪灾中,受尽苦难的南江五县,亦将得到抚恤;南江决堤后,被迫蒙冤至今还关在大理寺狱里的工部侍郎也将平反释放。

一切都在走上正轨。

颖国公苏阙和影首凌启日前已经赶往昌州锦都,去会一会江南十二城那几个鬼迷心窍上错船的世家主。

也不知道是他们二人谁的主意,一路上,他们人还没到锦都,就先大张旗鼓地将家主被扣押的事告诉了几个对应的家族。

消息不经由别人,就直接让作为帝王刀兵的天子影卫,过去他们家门口传,口信的内容言简意赅,大致就是“你爹谋反被抓了”。偏偏天子影卫登门拜访的时候,礼数仪态一样不缺,就连说话时的语气神态都是笑意满满,看不出半点冷冽肃杀,力求给人一种“你爹升官发财了”的错觉。

这般行事着实成效显著,江南十二城几个世子闻言脸色煞白一片,直接被吓破了胆子。

……

同属江南十二城,大家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是老熟人,颖国公到了锦都也没为难这些老家伙。吃喝不落一顿地招待着,仿佛很好说话,只不过到了“谈价钱”的时候,颖国公绝不会让他们失望就是了。

这些钓上来的大鱼,本质上都是墙头草,全都杀了是不可取的,皇帝可以挑一家两家动刀,却不好直接血洗半个昌州,否则反而容易让这群乌合之众破釜沉舟拧成一股绳,眼下南洋外敌未除,昌州若再起内乱,届时便不好收场。不妨称一称斤两,让江南十二城“拿钱赎人”。

一家之主在砧板上候着,刀就悬在脖子边,种种条件自然是任皇帝开,这些世子连半个“不”字都说不得。点头是受奸人蒙蔽,及时归正为期未晚,摇头就是谋反、是叛国,阖族一块菜市口遭殃。

大家和平达成一致,这就好办了,皆大欢喜嘛。

苏阙和凌启抵达锦都的次日,帝都的密旨便到了——皇帝要的条件悉数写在了里面。

要说颖海苏氏富得流油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颖国公苏阙读完密旨上的条件,沉吟了一会儿,又往上添了几笔,饶是如此,脸上还一副“亏大了”的样子。

凌启在一旁瞧着,从最直接的银钱财帛,到未来的税收分成,再到各城紧要处的官职,以及昌州以后的科举选官,陛下提到的没提到的,颖国公全添上去了。凌启犹豫了半晌,迟疑着道:“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万一他们不买账……”

苏阙正琢磨着再添两笔,闻言头也不抬,只轻飘飘地道:“放心,都是昌州的老熟人,这点条件才到哪。他们心里又不是没数,跟定康周氏一块儿在澜江上炸堤,给我颖海搞了场人为的瘟疫,差点折了我半个不夜城。我这会儿正在气头上,要不是大统领你拦着,他们都得被我填去澜江里喂鱼。所以条件再狠,也会收着,这些老狐狸也没见有哪个活够了,跟小命比,旁的都不值钱。再说,我这已经很宽容了,这要是换了苏朗来,和他们差了辈分又没什么交情,那至少还得再加两成。”

“……”

凌启看着神清气爽、“正在气头上”、并准备将人填去澜江喂鱼的颖国公,顿时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认知一下颖海苏氏的家风。

……

颖国公与江南十二城谈成的条件,在几日后送到了敬诚殿御案上。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江南十二城每逢科举可保荐三名学子免院试、州试、会试,直入殿试的特权被收归帝都。并且涉事的这几家,三代内嫡系子弟及冠后上品入仕的核心名额被限缩。

万事开头难,三代以后,科举已能走上正轨,如何继续扶持就该看后世的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