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辽南攻守(第2/3页)

此外,先后投降的孔有德尚可喜,被黄太吉分别安置在了广宁和海州。在八旗精锐尽出的情况下,尚可喜的天助兵现在是守卫海州和盖州一带的主力。

而明军最有可能攻掠的,除了镶蓝旗的旅顺口、金州之外,就是正白旗的盖州、复州和镶白旗的海州,鞍山了。

身为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对辽南一带的防务,最是了解了。

多尔衮自然明白黄太吉问自己的原因,想也不想,抱拳回道:“大军入塞,辽东辽南沿海,历来都是要加强戒备的,留在辽南沿海、盖州复州金州旅顺等地的兵丁,加上海州尚可喜的天助兵,广宁孔有德的天佑兵,有一万余人,郑亲王在沈阳尽起男丁,除去留守,能救援辽南的,也能有两万人,以三万对一万三,我大清胜算多多。”

“如果各军尽忠职守,各部协防有力,郑亲王救援及时,辽南局势未必就会大坏。就登陆地来说,明军直接攻击旅顺的可能性并不高,一来旅顺海防坚固,二来,旅顺通往各处交通不便,河流山川,极其难行,明军希望的是闪击战,绝不希望给我大清太多的反应时间,以明太子的聪明,一定会避开旅顺。”

“臣弟以为,明军的选择不外乎是两个,一个兔岛,一个连云岛,兔岛之后是熊岳驿,连云岛之后就是盖州,两岛都有驻军,并修筑由炮台,只要明军船舰在海上出现,大炮鸣响,熊岳驿和盖州就都能听见动静,即便救援不及,他们闭门自守,还是来得及的。”

多尔衮说的很有信心。

黄太吉微微斜了一下身子,听多尔衮继续说。

“熊岳驿防守较为薄弱,守军不过千人,其中我正白旗勇士不到两百,剩下是尚可喜的天助兵,如果吴三桂从兔岛登陆,其后猛攻,熊岳驿怕是坚持不了多少时间,盖州则不同,盖州乃是辽南重镇,城池坚固,虽然为了征明,臣弟从盖州征调了不少的主力,但现在城中仍有兵马两千,其中八佰人是我正白旗的勇士,加上青壮,临时可再在城中凑两千,梅勒章京伊勒慎镇守盖州,已经有八年,对盖州防务极为熟稔,纵使吴三桂不顾一切对盖州发动猛攻,儿臣以为,伊勒慎坚守半个月甚至一到两个月都是不成问题的。”

“只要盖州坚守,明军就无法向北,威胁营口和海州,只能往南夺取复州、金州和旅顺,这三地靠边靠海,地广人稀,老实说,就算全被明军夺去了,我大清的损失也不会太大,只不过是损失一些兵力,明军虽然夺取,但却不敢占领,郑亲王的救援大兵到盖州之时,就是他们仓惶逃跑之日。”

多尔衮声音清楚,将辽南局势分析。

黄太吉听的点头,多尔衮的分析和他心中的判断,基本相同。

盖州是辽南的一个断点,只要盖州不失,营口海州广宁这些核心地区就无忧。

“伊勒慎……今年六十多了吧?”黄太吉问。

“六十三了。”多尔衮回。

“还能行吗?”

“臣弟以为,老当益壮。伊勒慎之勇,不亚于年轻人。”多尔衮道。

黄太吉微微点头:“这么说,辽南应可以挡住?”

多尔衮抱拳,表情坚定地说道:“虽不敢说十分,但辽南的奴才们一向都很忠勇,除了郑亲王的镶蓝旗,还有各部留守的汉军旗,尚可喜的天助兵,孔有德的天佑兵,他们一定不会让吴三桂轻易得手的。再者,此处和辽南相隔千里,就算立刻预警也是来不及了,只能希望奴才们能够奋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拼力向前,将明国捣一个稀巴烂,我们攻击的越猛,进展的越快,郑亲王和伊勒慎他们的压力就越小。”

说到这,再次躬身:“这只是臣弟的一些拙见,具体如何,还请皇上定夺。”

黄太吉点点头,目光看范文程和张存仁。

两人也都是赞同,张存仁拱手道:“皇上,辽南海岸怪石嶙峋,地广人稀,早在太祖皇帝时,就尽数将百姓迁到了内陆,如今辽南辽东海岸,除了我军驻守的城堡,其他地方可说是空无一人,就算明军登陆攻击,也抢不到什么军资,就旅顺,金州和盖州三地来说,明军从盖州登陆对我大清的威胁最大,但只要伊勒慎能坚守盖州,阻挡吴三桂去往海州,广宁的道路,尚可喜的天助兵再救援,等郑亲王大兵一到,吴三桂必然逃窜。”

范文程也道:“臣赞同,我大清和明国不同,明国乡野多是散居,没有围墙,我大清却都是屯子和堡子,即使是一百人的小屯子,也有相当的防御能力,明军虽然聚集了吴三桂和虎大威的兵马,渡海攻击,但其多是骑兵,或可有游击之能,但攻城是其短处,只要我大清死守各处城堡,就能拖住他们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