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调查研究 慢慢来,沉住气,都会有的……(第2/3页)

而且,国营厂子,还要看领导政绩。搞新产品听起来就更好,让老产品焕发新活力?哈,简直就是在说领导没魄力嘛。

开会的时候谁敢提出来当即就要受白眼。

余自新这才知道,原来不止人会人老珠黄,品牌和产品线也会。

看来,日化厂今年推出这个打着中草药概念的牌子后,今年后还要出新的产品线。

花姐补充道,“彩妆的产品线换的更频繁,有些牌子每年都会推出新线,或者用新模特,给人新鲜感。”

余自新赶紧把这一条牢牢记在心里。看来,她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刘玉竹还带她们去了代工品的仓库。

她是好意。

金姐想要做自己的护肤品牌,是想帮下岗女工多搞些工作岗位,她是很敬佩的,但金姐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里面的水深着呢,不要好心办好事却折本。

仓库里堆着好多产品,刘玉竹打开纸盒给她们看,面霜,洗面奶,水乳,积压最多的是护发摩丝发蜡膏。

“东西都是好东西,可这些牌子没一个做得起来的。”

这些最少都是两万件起的订单。

很多品牌订第一批货时卖得还行,下第二批订单时,产品还在生产,品牌就倒了,订货的尾款没付清。

这样的事多了,日化厂接代工单要放七成的定金。

金姐和宋诗远对视一眼,难怪人家听到她们想订五千件就不想搭理。G市化工厂也是类似的情况,只是拒绝得更果断,连让她们去参观的机会都没给。

余自新看着货架上堆积的产品,“刘姐,这些产品你们怎么处理啊?”

“有卖给小批发商的,厂子根本不赚钱,能抹平账面就不错了。还有好些快要过期了就只能扔掉,唉。”她真心跟金姐说,“想做自己的牌子,不容易呢。”

这里面的门道花姐也讲过一些。知名牌子,尤其是国外的大牌子,进商场是有优惠的,就比如花姐在锦华商厦的柜台,是花想容在G市开的第一个柜台,商厦直接免了前三年的租金。一个新牌子,还是国产牌子要进商场,想有柜台?难哦!商场一楼是最好的位置,护肤品、彩妆柜台数目非常有限,就算愿意付租金,商场也更乐意跟大牌子合作。

金姐请刘玉竹吃饭,几个女人又谈了很久。

刘玉竹挺无奈的,“我们国货不是不好,为什么就是打不过洋牌子呢?”

花姐说到这个就来气,“崇洋媚外呗!”专柜都开到中国了,拍广告竟然还想找洋人模特?我们自己没有几个漂亮女明星么?就因为这个,广告一直没做。不知道来继任的总裁会是什么样。

余自新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觉着,不仅是崇洋媚外。”国外大牌子为什么在香港有店面还不止一家,在G市、海市就少了?因为洋人还拿不准中国市场究竟有多大。

她印象中,直到2008年后,各种大牌才陆陆续续来了,有些牌子来得晚了,在华知名度就没有先来的高了,这一点从他们请的代言人的咖位上能看出来。

“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人民还不够富裕,消费能力还不够高。”大牌不乐意赞助华人明星走红毯也是因为这个。

“等我们国家强盛起来,有一天,国货牌子也会摆在巴黎东京大商场的柜台里的。”她可不是胡说,会有这一天的。

宋诗远乐了,“小妹,你这格局够大的!来,我敬你一杯!”

金姐她们也笑了,一起举杯,“来!”

“别敬我啊!”余自新笑着举杯,“我们敬未来!”

第二天,金姐和姐妹俩包了辆出租车去苏城杭城。

余自新一路上又在感慨,她重生前在海市住了十几年,竟然都没去过周边这两个著名的旅游城市。

不过,这次也不算是旅游。

园林什么的肯定没时间去,她们主要是去参观珠厂和丝厂。

昨天去日化厂参观,金姐问过无纺布面膜的事,但日化厂不搞这个,她想了想,干嘛不搞个蚕丝面膜的噱头呢?

至于珍珠,现在的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不过,讲真,为什么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还是海水珍珠的光泽彩晕更加明亮美丽。

几个人珍珠粉倒买了不少,其实海南这几年也大量产珍珠粉,不过金姐觉着出来一趟,得给员工们带回去点手信嘛。

参观丝厂的时候她又买了很多真丝围巾。

这时真丝围巾质量是极好的,可惜花色图案的审美没跟上时尚。

金姐还惋惜,都是大方巾,在海市这两天正好戴,可回到G市怕是要再等多两个月才能戴,也戴不了几天。

余自新问丝绸厂的人,“你们有没有长条丝巾?像领带那样的。”这种丝巾在G市更能用得上。她和二姐搞小体验馆时就自己做过长条丝巾。十几年后很流行,可以缠在包包手柄上,可以当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