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幕后之人(第3/4页)

甚至林水月的大名还没响彻整个晋朝时,无钱居士的画作,也是他们趋之若鹜的对象。

刑部清算之下,总有核算不清楚的账务。

这是难以避免的,毕竟许多官员犯事直到如今,也有些年头了,寻常吃喝嚼用都需要银子。

不可能抄家得来的银钱,都还是从前的那个数字。

对账是个很枯燥乏味的活。

没有人会想到,林水月这个刑部尚书,竟然还会亲自对账。

最有意思的是,她还喜欢在审讯的时候,询问犯人银钱去处。

想不起来的便罢了,想得起来提过名字的,林水月绝对是有印象的。

所以她脑中有着那么多不知所踪的奇珍异宝,却在忠国公的书房内,见到了其中好几样。

出现了一样两样,甚至三样,她都算是偶然和巧合。

但件数太多,就很微妙了。

且她没有能够在那个书房待上多久,便被底下的人请了出来。

后来问及砚书,砚书说,整个忠国公府上都知道,那些藏品是忠国公的宝贝,谁都不让碰的存在。

平常谈事情,都在裴尘的院中。

而她也有所耳闻,裴尘在忠国公府上,虽说与任何人都不亲近,但是底下的人都待他是绝对的恭敬。

包括不限于裴尘出现,便会有大批的下人仆从跟随行礼。

以及他一出现,忠国公定然会出面相迎。

这等方式看着是重视裴尘,实际上也是将裴尘放在了视线之下,让他难以发觉这些事情的存在。

这张网布得很大,忠国公应当着手准备了近十年的时间。

那这十年内,裴尘在做什么呢?

先是在太学院内就读,而后还要应付太子以及宫中,另还有个病歪歪的身子。

此后考上功名后,裴尘就在为着太子之事奔波忙碌。

忠国公的棋下得很大,而且寻常行事特别的小心,前边几年,都只是在科举之上动手脚,而每年的科举,恰好就是裴尘最忙之时。

最有意思的,是林水月深查谭正华一事之后。

发现他们连秋闱都不放过,谭正华之子谭寅的事,就是秋闱考举人之上操作的。

可在裴尘参与科举的那一年,也就是三年之前的春闱,他们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也就是说,那一年的春闱,他们什么手脚都没动。

可见忠国公为避开裴尘,而付出了些什么努力。

他那些藏品,只怕裴尘一件都没见过,今次摆出来,是因为他终于按耐不住要行大事了,需要将这些值钱的东西变现,也好来实施他的计划。

而裴尘深入宫闱,据林水月了解得知,十年内他就只有三年的年节是同忠国公府上的人过的,其余时间都在宫中。

这三年,还包括了眼下与林水月成亲在将军府的这一年。

因为林水月提出,他们才去忠国公府上留了一日。

就单是一日,傍晚就回了府中。

而且林水月猜测,忠国公所行的事情,裴尘这个十年在家不超过百日的人不知,他的枕边人,日日同他相处的忠国公夫人也全然不知。

否则她不会因着与林水月无话可说,想起林水月字画了得,就把她往忠国公的私人书房内带的。

忠国公做得最好的,就是对裴尘防备至极,而对其他人全然不设防,以至于整个府中上下都以为他是正常的,而裴尘在其他人理所当然的态度之下,也不会去想。

甚至可以说,他是故意冷落裴尘。

裴尘幼小时进宫,亲情淡薄,他这般冷待裴尘,裴尘也不是主动凑上去乞求怜爱的性子。

所以裴尘对待忠国公的态度,也是极为冷漠且不在意的。

到得这个地步,林水月都说不清,忠国公对裴尘究竟是上心还是不上心。

若说上心吧,怎会对一个生病的孩子如此冷漠。

若说不上心,他这辈子最大的隐秘,都非得要绕开裴尘去。

他做得太精明,却显得格外异常。

这些事情怎么都这么巧,每次发生之际,都是在裴尘不在京城时。

谭寅考举人时,裴尘在青云山。

孟兆平之事,裴尘随太子在湖州。

云妃端妃二人是同时选秀进宫的,那时裴尘人在行宫,把刚失去了母妃的九公主带回了宫中。

连端妃产子,裴尘都在株洲。

只怕裴尘能够那么快就知道是忠国公,也是因为做得太无可挑剔了,他只需要把已知的证据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明白其中都有空缺的人便是他。

像是要完美将裴尘摘出去,不留半点痕迹的模样。

他埋的钉子很深,且埋了这么多年,一直都不用。以至于这些钉子扎进了晋朝的土壤里,逐渐融为了一部分,光从外部来看,真是看不出半点不对来。

尤其他太了解裴尘。

裴尘性格太冷漠,林水月一开始称呼其为疯子,不是没有道理。他常年病着,眼里没有别人的生命,没有他人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