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2/4页)

在大海中沉默了几十上百年,这些鎏金铜缸再次出水重见天日,仍然光彩夺目,哪怕是在晦暗的夜色灯光下,仍然不掩她的耀眼光华。

不止是这位老专家,其他的工作人员脸上也满是肃穆之色,如果说故宫博物院的华夏文明的精华浓缩,那么这些鎏金铜缸,就是当年那些侵略者们烧杀劫掠的见证。

这些大缸的回归,于华夏文明而言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它们的出现,无疑又是一次重新揭开疮疤历史再忆的过程,只要稍微了解那一段的人,都能从这些文物里面感到到对战争的无声控诉和凄厉痛斥。

敖丙认真听着老专家对这些鎏金铜缸的解说,听完后细细一琢磨,脑中灵光一闪,忽然就转过身去,将那只被他打开的用火漆蜡密封过的箱子翻了出来。

他把箱子搬过来之后,在老专家的面前打开。

“这个……是随着这些大水缸一块儿捞上来的,被蜡封住的箱子一共有14只,款式重量甚至密封的方式都一样,我估摸着里面装的应该都是这玩意儿,原本我也没看明白这些金碎屑是什么东西,但刚刚听您一说,我大概也猜测到这些是什么了。”

老专家低下头,看着这通皮匣子里面满满一匣子的金碎屑,心下不由得一震,脸上尽是不敢置信之色。

“这是——”

老人家小心翼翼地用戴着手套的手轻轻将这细碎的金屑上捏起一些,捻了捻之后又重新放下,他让敖丙将匣子小心盖上,怕出问题,又让手底下的人把这匣子编好号并且进行装袋密封处理。

“这些都是宫里那幸存的18口大缸上刮下来的金屑,是那些无耻的强盗干的!”老专家浑身发抖,语气沉重但肯定地说道。

敖丙心下暗道果然。

横滨港那边捞到的除了鎏金铜缸之外,还有铜灯亭和铜炮,这些都是当年存在故宫以及颐和园里面的基础设施,结果就因为是铜铸造的,就被当时的侵略者强行撬下给劫走了,劫掠这些东西的目的,不过是带回国重新熔铸枪炮武器。

敖丙这次带回来了二十多尊鎏金铜缸,一尊铜炮以及三十多座铜灯亭,光是这些东西,就得好几辆大货车才能装下。

然而专家组的人查验完这些大件的铜铸物件后,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敖丙在京都海港那一带翻出来的那些东西上。

看到青铜器和玉雕摆件时,这些专家们就有所猜测,统计了这些物件的名目后,就已经考虑要通知金陵那边了,等到那边敖丙将装着骨骼标本的一大一小两只箱子拿出来,在专家们面前打开后,这些专家们这下是真的彻底坐不住了!

“给大领导再打电话,得让周口店那边的负责人一块儿下来,最好是把协和医院解剖室的人也通知上,这事儿光我们这几个人处理不了,必须尽快把这些人通知到位,在最快的时间赶过来!”

这位专家激动地冲着那位联络大领导的负责人大喊道。

负责人吓得脸色都变了,赶紧掏出手机给大领导那边打电话。

敖丙不明所以,忙问这盒子里的东西有什么特别的。

那个专家回过头来眼神复杂地看着敖丙,他万万没想到带回这些东西的,居然会是一个根本不懂这些文物价值的门外汉,可他又不免庆幸,虽然这个孩子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可这个孩子还算知道轻重,没自己私底下处理这些东西,而是干脆利落地联系了上面,不然这些东西还会不会再生波折流落到其他地方去,这谁也不能保证。

这位老专家忍不住伸出手来在敖丙的肩膀上拍了拍,郑重地道:

“孩子,谢谢你,我替全国的老百姓谢谢你,你这次上缴的这些东西,会造福全华夏千秋万代,你是种花家的大英雄!”

敖丙到这会儿还云里雾里呢,这老专家也不肯再多解释,只让敖丙在底下瞎猜,把好奇心起的敖丙给郁闷坏了。

还是一旁的另一个小年轻看敖丙确实不懂那些骨骼的来历,才偷偷凑到敖丙跟前小声提醒了一句。

但就是这简单的一句提醒,却是让敖丙倏地一下脸色骤变。

难怪那位专家冲着负责人大吼的时候说要通知周口店那边呢,谁能想得到,这两个箱子里装着的,竟然是北京猿人的头骨化石以及山顶洞人的脊椎骨、盆骨肩胛骨化石标本?!

这也怪不得敖丙不清楚,原身虽然是个学霸,但是到底是个理科生,在历史这这门学科上知识相对薄弱,后来敖丙融合了那抹残破后,也仅仅是记得历史书上介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及山顶洞人化石被发掘的相关知识点,但却并不知道,这些化石在七十多年前战乱时期遭受到东洋军截掠,后来这些化石就此失踪下落不明。

所以他完全没有想过要将这些骨骼标本跟他记忆当中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化石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