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怀疑(第3/5页)

钟秀娥也叹气了:“儿女都是债,行吧,小时候都呆呆笨笨的,看长大了能不能长好。”

公孙佳道:“他也累得够呛,带他去睡一会儿,睡醒了用晚饭。”余盛于是被保姆领走。

钟秀娥又是一声叹:“长大了也不一定就能长好,要是像舅舅就完了。”

公孙佳道:“瞧您说的,哥哥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就好了。对了,八郎前两天说托容公子找幅画给我,如今他这个样子,将容公子闪在一边,容公子下了帖子问过两天送过来可方便。”

“容?”

公孙佳点点头。

钟秀娥问道:“你想答应吗?”

公孙佳道:“应该见一见,也不能把人都推给对家。”

“我懒得见个小孩子,哎,那个容——什么来着?男子?”

公孙佳道:“对啊,已经出仕了的。容尚书年纪大了,让这样的前辈屈尊登门,我还是有点吃不消的。”

“男子?是不是不太好?我怕你吃亏。”

“我像是会吃亏的人吗?您要不想搭理他,我给您安排游乐?要不去串亲戚?”公孙佳一力推荐母亲散心,这个“容”字确实容易令人想起不太好的经历来,让母亲强忍着厌烦与容家人周旋未免不讲道理。

“这几天都忙,哪有忙年的时候串门儿的?都正旦之后才拜年呢。”

“那……赏雪?”

“那玩儿有没什么好看的?”钟秀娥道,“你们就是奇怪,居然喜欢雪,大冷的天,有什么好?”

“赏花,梅花开得好。”

“就傻看着?”

“还能吃点小菜呢,”公孙佳认真想了想,“再来些点心,煮上一壶好茶?都说今年梅花是最好的,阿娘未必见过这么好的梅花。”

“花儿啊……最好的花是定在那儿的,就定在身遭,一回神儿就落了满身……那会儿我还年轻跟……”钟秀娥口气柔和极了,说到一半却不肯往下讲,“你别瞎操心,一会儿又该头疼了。”

公孙佳识趣地没有再问,钟秀娥也没有再讲,母女俩很有默契,整个府邸都流淌着一股脉脉温情。晚间丁晞来看母亲和妹妹,他一身无形的刺收了起来,对母亲和妹妹比往日更添一丝关爱。钟秀娥也极慈和,看儿子的眼神都是温柔的。

她想起了丁晞的父亲。钟秀娥嫁过三次,只有中间这一次是两人互相看对眼的时候没掺什么考量的。

乔灵蕙的亲爹,当年那是没办法。造反创业在最初的那些年总是没那么顺利,钟祥跟家里一合计,情况不妙,赶紧把闺女嫁出去,嫁出去的闺女算旁人家的人,哪怕自己完蛋了,好歹能活个闺女。钟秀娥当时不过十四、五岁,懵懂着就嫁了。

没想到亲家也不是个傻子,并不想收留逆贼的女儿,迫于压力(钟祥领兵)娶了,过门不久就秘谋翻脸,连媳妇带亲家一起卖了当投名状。“杀妻证道”这种事,在战乱年代并不罕见。

钟秀娥发觉不妙,连夜跑回了娘家,临走前还把婆家放了一把火。没多久,由于造反者运气太好翻盘了,钟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兵把亲家屠了。从呆在亲娘肚子里跑路回外祖家到外祖屠了亲爹满门,前后不到仨月的光景,乔家满门被灭的时候乔灵蕙还在钟秀娥的肚子里安稳得紧。后来生出来,虽不曾虐待,终究有一点疙瘩在。

这也是一件不能提的事,所以乔灵蕙怎么也不明白为啥大家对弟弟比对她好。直到有了新的后爹公孙昂,在公孙家里住得才舒心了。

后来的公孙昂确实是三个丈夫里让钟秀娥过得最畅意的一个,但是,终究是错过了最易动心的青葱岁月。

丁晞的心情就更复了,被亲娘这么慈祥的关爱,直觉得自己以前太混账,以后得多来看看亲娘、妹妹。他姐虽然不大讨人喜欢,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他对亲娘的关心确实不够,枉为男儿。

公孙佳若有所觉,看破不说破。

只有余盛,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不明白为啥自己睡个午觉起来,外婆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想不通他也就不想了,反正他的关注点是小姨妈,哦,不对,现在又多了一个小姐姐。睡前的经历还在,他虽然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肯定是出了问题了,此时也变得乖巧极了,不再多话。心思早飞到了小姐姐那儿:不知道小姐姐怎么样了,佛堂是在哪儿啊,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呢?等会找机会跟小姨妈单独聊聊吧……

~~~~~~~~~~

元峥在佛堂过得挺好的,他也正在吃晚饭。睡了一下午,又上过了药,他觉得自己现在的情况是几个月来最好!他有自己的屋子,虽然小,但是一应俱全,还有一只小炭盆,放在床边也足够了。被褥挺厚,八成新,说是上一任主人留下的,那位师太虽寻了庵堂进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