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过年(第6/7页)

倒也有不少被家长抓过来看春晚。

可几分钟之后,就被过于花团锦簇的舞美和灯光刺瞎眼:

这踏马什么玩意儿?!

等了一年,就给我看这个?

我去追个网剧不香吗?

对此,余渝和廖初也有同感。

倒是果果,竟然适应良好。

据余老师讲解,儿童本就倾向于色彩艳丽的画面,至于内容,那压根儿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好在一盅压轴大菜很好地抚慰了他们饱受摧残的身心。

做了几个小时饭,屋里水汽过重,廖初就开了会儿窗子通风。

和沁凉的空气一起传进来的,还有不知谁家激烈的吐槽:

“卧槽,谁家做饭这么香!做个人吧!”

廖初整个人都懵了。

做饭好吃,是我的错喽?

他那张脸上鲜有这样生动的表情,余渝飞快地掏出手机拍了张,又吭哧吭哧笑起来。

既然有“催佛跳墙”的名号,这道菜的美味自不必说。

在它面前,好像一切形容都显得苍白无力。

一口汤,一块渣,都是精华。

余渝搜肠刮肚想了半天,只憋出来一个字:

“鲜!”

老祖宗的智慧在此刻显露无疑。

简简单单的一个字,终于能将心中感受吐露一二。

甚至就连里面最平凡不过的鹌鹑蛋,也摇身一变,成了食物链顶层。

被人吃的顶层。

别的菜倒也罢了,唯独这道佛跳墙,当真是刀架在脖子上,也要先吃完了再说。

廖初对于分量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人每人分吃两小碗,砂煲刚好见底。

这个春节实在圆满,竟叫他难得起了坏心眼。

几张近距离大特写发出去之后,廖记餐馆的talk官方账号评论区就炸了锅。

众网友纷纷表示:

做个人吧!

还有许多悲催的,被抓去加班的社畜们,不得不一边吃着泡面,一边看着视频和照片,流下了心酸的口水。

“护法群”和朋友圈早已被狂轰滥炸,廖初选择直接屏蔽。

余老师表示叹为观止: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廖先生。

等过了十一点,果果早已和许多撑不住的人一样,睡得死去活来,梦里不知多少艾莎女王来了又去。

但也还有不少勇士坚持着,试图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许一个来年。

外面已经陆陆续续响起电子鞭炮声。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市政大楼广场那一带的烟火也亮起来了。

那是市内唯一允许放烟花的地点,在禁放令的对比下,更显得弥足珍贵。

今天是大年三十,连冷风都收敛,吹到脸上,隐隐带了点温柔。

腊月的晚风其实是很孤独的东西。

它曾在过去无数个岁月呼啸着刮过山川河流,目睹沧海桑田却无能为力,只好在空旷的虚空中发出悲鸣。

但即便如此,它仍不吝啬在特殊的节日,奉上自己独有的温柔。

廖初和余渝肩并肩坐在阳台上看烟花,斑斓的色彩尽收眼底。

夜色浓郁,世界很大,但孤独已然远去。

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他们看向彼此:

“新年快乐。”

真是再好不过的一年。

在过去的人生中,他们曾无数次幻想类似的场景:

星空,烟火,心意……

此时此刻,一切成真。

客厅里的春晚还在竭力收尾,过分饱和的色彩和舞台搭配看上去乱做一团,甚至有些刺眼。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真心期盼春晚节目了。

但作为铭刻在血脉中的某种仪式感,好多人还是会像廖初这样,到点就把电视机打开,然后在年复一年的嘈杂背景音乐中,做着其他真正喜欢的事。

廖初的脑海中忽然走马灯一般浮现出许多记忆的碎片。

好多他都以为已经忘记了,然后愣是把自己活成没有根的野草。

可现在,却像被一阵飓风卷起,硬生生从满是尘土的地表拔了起来,铺天盖地。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啊,我也是有过去的。

儿时在福利院时,还没有什么见鬼的禁放令。

孩子们会三三两两跑出去,在街上烟花燃放后的残骸中翻捡,如果运气够好,还能从里面扒拉出几只没被点燃的漏网之鱼。

那些细小的,包裹着紫红色纸皮的鞭炮,空气中浮动着的冷冽的火药味,就是他关于新年的唯一一点寒酸的记忆。

后来长大了,手头宽裕了,那些热闹却渐行渐远。

“阿初,这个世界很美,你应该多笑一笑。”

姐姐曾许多次这样告诉他。

当时他只觉得荒谬。

可现在看来,他确实错过了很多。

但没关系,他还有漫长的人生,以后会慢慢补齐的。

廖初缓缓吐出一口气,看着那些白色的水雾在冷风中溃不成军,忽然有些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