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百味人生(28)(第5/6页)

若是能如此,叫长子快速的融入家里,对自家这两把老骨头来说,难道不是幸事?

林大牛提笔写字还有些生疏,记忆里什么都有,唯独手生。他先给老家写了信,问候了姨奶奶,问候了叔叔婶婶,又简单的说了现在的情况。告诉对方,他把父母接来了,膝下一女一婿,分别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因着路途不便,暂不去探望,望各自珍重。

署名:不孝侄文龙。

完了又分别给弟弟妹妹写信,末尾署名:长兄文龙。

林雨桐给折好,“明儿我就给寄出去。除了二姑在外省,远些,过些日子才能收到以外,其他的最多隔两天就能到。”

省城。

年还没有过完,夜里,夏文茂借了自行车把父母的东西先寄存到舅舅家,就赶紧往家里赶。

他跟老婆孩子寄居在老丈人家,这边稍微宽敞些。大舅哥在京城工作,也不在家。于是,他们就住回来了。老丈人和丈母娘还算厚道,虽说对自己的时候好脸色不多,但总归是心疼外孙,对孩子挺好。今儿回来的晚了,不过筒子楼里,还是嘈杂的。进进出出的,乐意跟自己打交道的也不多。他也低着头直接回家,老丈人坐在老位置上看报纸,丈母娘陪着两孩子玩耍。老婆拿着抹布,这里擦一擦,那里擦一擦。

他一回来,除了两个孩子高兴之外,别人都没多余的表情。老婆扭过脸,“给你留着饭呢,自己吃。”

桌上碟子盖在碗上,就是留的饭。他洗了手过去,掀开碟子,一如既往的,一筷子咸菜,两个小窝头,这就是今天的晚饭。

今儿的饭他吃的特别慢,想着怎么开口说出城一趟,他想去看看父母和突然冒出来的大哥。说把人接走就接走了,舅舅再放心,可自己没亲见,怎么能放心?

结果还没找到机会张口呢,丈母娘突然道:“对了,文茂。今儿传达室送了一封信,是你的。在话匣子上面,你拿一下。”

信?

夏文茂起身,以为是二姐寄来的。可一看信封上的字――不是!

再一看地址:“韩山县?”

哎呦!应该是爸妈寄来的。

他急切的拆开,把信倒出来。结果跟信一起倒出来的,还有钱和票票。颜色和形状不一,应该是啥票都有。

老婆‘哎哟’了一声,“二姐怎么还寄了这么些来?”

那边老丈人和丈母娘都看过来了。

夏文茂却皱眉,“不是二姐。”

那谁呀?

夏文茂没言语,急切的打开信,开头便是――吾弟文茂。他急切的翻到最后看落款,就见书名是‘长兄文龙’。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鼻子酸了一下。

信写的不长,但看完,他眼泪却下来了。信上写了他的遭遇,因为失忆没能回家,人到中年,才找回了记忆。信上大概的意思是:我至今记得你出生时候,父亲拉着我的手,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掌心里,告诉我这是我的手足兄弟。是要相互扶持走到老的人。你周岁的时候,我把你的手摁在琴键上,想教你弹琴。母亲说是太着急了,得等你长大一些。于是我盼着你再长一岁,我要等你二岁的时候,在你生日那天,教你弹琴。可惜,终是没能跟你过生日,再回来,连两个侄儿都已经不穿开裆裤了。可惜错过了这么些年,心中甚是遗憾。

又说,这么些年,他这个长兄缺席,叫他受了太多的苦楚云云。

信中对这边的岳父岳母表达感谢,感谢他们的包容,又感谢自己的妻子,说:父母谈及弟妹,尽是溢美喜爱之词。我便知,弟妹必孝顺有加。

紧跟着又说,这么好的弟妹,必是家教良好,亲家叔婶教导有方。

各种夸赞之后,才简略的提了他现在的情况,身边有一女一婿,各自都是什么工作。想着自己这边孩子小,能补贴的不多,钱和票票一定得收下。

最后说了父母在他身边,不用担心挂念。他是长子,照顾父母本也应当应分。若是有事,打电话拍电报都可,也欢迎你们回来小住。父母所在,便是家。

谁不爱听好听的呢?这边这当老丈人和丈母娘的也不好意思呢,看这话说的客气的。其实他们就是舍不得闺女和外孙受苦而已。

夏文茂用手遮住眼睛,他老婆把前票点了,就道:“比你一个月的工资都多。这么些……收了合适吗?”

“收吧。”他放下手,拿着信反复的看,“大哥给的,收了吧。”

“之前只听爸妈说过大哥……没想到还活着呢?”

“嗯!”

“那回头……咱是过去看看呀,还是先打电话问问?”

楼道里就有电话。

夏文茂记住电话号码,然后往出走,“我现在就去打个电话吧。”不听见爸妈的声音,不能放心。

“会不会太晚,这大冷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