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客从何来(83)(第5/6页)

这事上,孙氏反应很快。她从山上下来了,这不是要嫁闺女了吗?大事呀!忙前忙后的,突然,莫名其妙的就传来这么个信儿来。叫人一打听才知道,是庙学那边传出来的。具体怎么传出来的不知道,但知道是庙学这就得了。

她也叫人传,说是庙学说了,应该家眷都跟着男人往边关走。

传吧!

在西北这地界,三户里就有一户出兵娃子。这话一传出来,再跟之前那个留言一对比。之前觉得挺有道理的事,可真叫自己去干的话,发现不成呀!现实问题就是去了咋活?!

这不是胡整吗?

大家善于脑补呀,这会子就把这一来一回,脑补出一出大戏。

为啥叫大家往凉州去呢?还能为啥?肯定是咱长安现在值钱了,吃香了,都想来占房子占地,这就是故意想把咱撵走呀!

然后范学监就发现,之前进进出出的,遇到人了无一不是尊敬的,敬畏的看她们,如今呢?如今人人避之如蛇蝎,更有胆大的白眼看她们,甚至于‘呸’她们一声。

这是怎么的了?她一问,长安庙学这边才不敢瞒了。

范学监才发现除了流言这么一码事。她顿时面色铁青,“查!查谁先开始传的!”

然后就查到楚小妹跟乔药儿身上。楚小妹那天回去,找乔药儿说这个事,并且说了自己的想法。乔药儿能经过多少事,但当时那么听的时候,是觉得有些道理的。她就不免道:“自来便是如此,要改变这个现状,谈何容易?”

这怎么听也不是拒绝的口吻吧!

楚小妹的声音不由的就高起来,“您放心将军,只要我认为对的,我会坚持去做。我虽然没有在庙学受教,但在您身边,听您的教导,也是一样的……”

两人的对话叫外面几个学生听了个正着。也确实觉得有道理,然后就是随口说一说,谁知道外面就传遍了。

范学监把这两人直接给禁足了,然后找孙氏,解释这个事情。

来的时候林家正忙着呢,林家一大家子又都来了。要嫁姑娘嘛!

因着忙,两人没说几句话。不是敷衍,就是突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孙氏跟对方虚伪不起来,若是换个人,她不真诚的糊弄也就糊弄了。可这个人,她不想敷衍。

范学监叹气:“先生还是更看好你的。”

孙氏只笑了一声,然后沉默,沉默了良久才道:“我不跟庙学为敌,但我这半生的坎坷,多是拜庙学所赐。别勉强我!”

范学监皱眉,没再说别的。

可在见孙安平的时候,她还是把孙氏这一番话学了,“陛下,我想您该明白先生的意思。比起别人,先生对公主是寄予厚望的。可公主对庙学的心结难结……若是如此,那么择主便会摒弃公主,我想,这是您和先生都不愿意看到的。”

孙安平皱眉,“我知道了。”

范学监也不知道孙安平到底有没有真的往心里去,临走的时候又说了一句,“当然了,您若是能再有皇子或是皇女,也在庙学的考察范围之内。”

孙安平:“……”这人好烦!老资活着呢,你们就想选,选个锤子!等人走了,孙安平也有些慨然,尤其是听说自家闺女说,她半生的不幸都跟庙学脱不开关系。

要是这么说……也没错。

幼年丧母,亲父不在身边,寄人篱下(?)养在王府……

是怪可怜的!

夜里,行营里飞出一只老鹰,朝着燕京的方向,振翅就飞上了高空,不等人反应过来,早已经融入了夜色。

这老鹰再飞回来的时候,已然是三月了。

三月三,桃花开满山。

跟着老鹰一道儿回来的,还有一辆极其素朴的马车,跟所有赶着来长安的人一样,夹在人群里半点不起眼。

才一进城,就发现长安城像是过年似得,张灯结彩,喜气盈盈。

打听打听,这是有什么喜事呢?

哦!是蒋家娶了大郡主了,婚期马上就到了,因而才有这般喜庆的场面。

毅国公府的马车也夹在进城的队伍当中,孙秀兰拽着张氏的衣角,垂着眼睑没有说话

张氏叹气,“我的儿,你也是样样都好。这大郡主,只我儿才是名正言顺的。你是皇上唯一的孙女。”

本该是独一无二的郡主。

要知道这外姓的郡主哪里比得上宗室郡主尊贵!

跟这辆马车错身而过的一辆马车上,一个以白纱遮面的妇人隐约听到了几句,瞬间就睁开了眼睛,那眼睛一睁开,便寒光乍现。随即又缓缓的合上,轻哼了一声。

这一日,林家添妆。金家是必须到的!周氏很大方,九两九钱的金簪送了一对!

楚氏说笑道:“娘,我得赶紧叫我爹娘给小妹定亲了,瞧瞧,娘这出手,多阔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