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出兵 阿瑶长什么样子,叫你这般神魂颠……(第3/7页)

但是阿瑶生得可爱,王氏每日看着她心都要化了,也就不太在意那些东西了。

结果在二姑娘的满月宴上,出了件大事,陈氏不见了。

老夫人差点再次昏倒,偷偷派人到处去找,可找了一天一个月,乃至大半年,陈氏都了无踪影,仿佛人间蒸发一样。

陈家人上门来讨说法,要把陈氏的嫁妆和二姑娘带回陈府。他们府上正好有一房人,生不出孩子来,可以把二姑娘当亲生的养。

老夫人自然不愿意,这简直是在夺她的命根子,两家人吵吵闹闹,大半年都不得安稳。冯秉怀最是孝顺,也跟着着急上火。

陈家人也是好心,老夫人身体也不好了,二房就剩下这一个小女娃,不如回了他们陈家,给那户人家延续香火,日子绝对比当个差不多父母双亡的女孩强。

老夫人也知道他们说得有道理,可是又如何放得了手,愁得头发都白了一半,冯秉怀跟着着急,四处找关系。

王氏看着这一家子,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把阿瑶放在房里,自己去找了老夫人。

果然老夫人想了想就答应了,看她的眼神是从未有的柔和。冯秉怀也感叹,说她替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王氏就只红着脸,说是应该的,她从小心就慈,见不得小孩子受苦。

冯秉怀从此待她更加怜爱。

王氏仿佛找到了一条让自己快速融入这些高门大户的办法,她总是在人前,将二姑娘当宝贝似的疼,吃饭都不叫奶嬷嬷动手,自己一口一口地喂,迎来的自然是一片夸赞。

王氏得了窍门,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她给阿瑶穿件衣裳,二姑娘的必须要更好,阿瑶爱哭她也不管,整日把二姑娘抱在怀里。

带两个小孩并不容易,即使有下人帮忙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你只专心带一个的时候,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于是王氏开始经常性地忽略阿瑶,整天抱着二姑娘,成了满府称赞的大善人。王氏慈爱的品行甚至传入宫中,皇后也夸她是仁爱之人。

于是,王氏就接到了第一封,那些以往瞧不上她的贵夫人们的帖子。时间久了,满京城的人就都知道了,王氏啊,虽然出身不行,但是是个顶顶好的大善人。

又过了几年,冯秉怀被调任去江南,王氏理所应当地带走了二姑娘。

当时她坐上马车的时候,知道阿瑶在马车后面追,但她没有回头,因为总是会回来的,她当然也爱阿瑶,但是也得为自己做打算。她听着那一声声娘亲,硬着心肠没有回头。

可是这一次,梦境里那个声音越来越大,那个小小的娇娇怯怯的小阿瑶,一声一声地叫着娘亲,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漂亮得让她愣神的小娘子。

小娘子看她一眼,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王氏在那个冷漠的背影中回过神来,坐在榻上哭得不能自已。

·

徐王府里,皇后把手里的密信扔在一旁,心烦意乱地揉着额头。

身后的嬷嬷见状连忙给她打扇子,小声安慰道:“娘娘别着急,大皇子说不定就是在哪贪玩,忘记了日子。”

皇后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股说不出的惊惶,“这都多少天了,他就是喝得烂醉也要醒了!”对于一个无宠的中宫来说,子嗣无疑是最有保障的后盾。更何况现在情况特殊,大皇子仿佛人间蒸发一般,皇后如何能不着急。

“那天夜里殿下没有留什么话吗?”

嬷嬷小心答道:“身边的宫女太监挨个拷打了,都说是没什么异常,就是看着比往常还高兴些。”

皇后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眼中闪过一抹厌恶,“这些宫女全部处理了。”要不是这些不分轻重的贱婢整日拉着大皇子鬼混,他也不会成如今这个样子。

“二皇子呢?”皇后一个一个地想,“老二向来是个心狠手辣的。”

大皇子不见的第一天,皇后就已经派人找了审问了二皇子身边的下人,闹得很不好看。

嬷嬷只好委婉道:“二皇子这几日都伴在御驾旁,并无什么特殊举动。”

皇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坐直了身子,“冯家你有没有找人盯着?”

嬷嬷诧异道:“倒是未曾注意。”

“你现在就派人去探查一番。”皇后眯了眯眼睛,像是找到了一线生机,“尤其是冯璟瑶,冯家大娘子。”

嬷嬷即刻就派了人去探查,皇后靠在躺椅上,半晌才问了一句,“皇上昨个在哪歇的?”

嬷嬷小声道:“在容妃院子里。”

“倒也有心情。”皇后冷笑一声,“到没见他往我儿院子里跑一跑。”

这话嬷嬷不敢接,只是腰弯得越发低。

·

到了中午午时,阿瑶迷迷糊糊地醒来,觉得仿佛睡了许久,有种大病初愈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