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6页)

好在外城墙依旧稳定的掌握在赵军手中。

重奕上了城墙后,下令再次射箭,逼得乐县百姓退回内城。

然后交代平彰传令,让骑兵们将马背侧面布袋中携带的又重又大的油纸包拿出来,用特殊材质的棉线连接后放在乐县外城墙的内外。

外城墙的赵军在重奕的命令下,悄无声息的带着兖州军兵俘出城。

城墙上的赵旗和朱雀旗却统统留了下来,外城墙上仅剩的人,先找东西将众人留下的布衣支撑住,靠在城墙内侧的墙壁上,又将能找到的所有火把都点亮,固定在墙壁外。

在内城,站在高处,就能看到外城的灯火通明。

内城的人非但不会发现外城墙上的赵军减少,反而会误以为外城墙上的人越来越多。

乐县县令没有半分睡意,时刻关注着外城墙上的情况。

赵军已经占领乐县外城墙超过六个时辰,县令还是没想明白,乐县为什么会被攻破。

可惜乐县驻军首领已死,外城墙上的驻军也大部分被俘或者战死,只有极少的几个人逃回城内,也像是被吓破胆子似的,除了‘赵太子,非人哉’什么都说不出来。

难道真的如同传言中的那样,赵太子是天上的神君,会神仙手段不成?

“赵太子又回来了?”

县令猛得从椅子上起身,完全顾不上椅子在地上蹭过去的刺耳声音,看向报信人的目光,就像是饥饿了许久的猛兽,终于找到能让他饱腹的猎物,这个猎物还好巧不巧的正落在他的嘴边。

听闻外城墙告急的时候,乐县县令虽然百般不信,还是立刻组织内城的百姓,准备誓死抵抗赵军。

收到‘赵军拿下外城墙后,就开始整顿外城墙,并没有并没有冲向内城的迹象。’的消息后。

县令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心情复杂。

乐县告破,兖州八关的的另外七个县城,绝对不会,也不敢置之不理。

稍晚些的时候,他再煽动百姓去外城墙处闹事,拖住外城墙上的赵军。

等到援军到来,外城墙上的赵军一个都跑不掉!

乐县被赵军攻破全都是乐县驻军统领的错,他身为县令及时率领百姓纠正这个错误,还能俘虏大量赵军。

就算兖州王不奖赏他‘守住内城还能反击’有功,也不会再将乐县被赵军攻破的错牵连到他身上。

可惜赵太子在拿下外城墙后,就立刻离开乐县。

要是能生擒或者围杀赵太子……

已经被迫放弃的野望再次有了希望,乐县县令仿佛已经看到即将落在他脑袋上的官帽。

如此大功,怎么也要见者有份!

要是能拿到头功,官升三级都不是妄想。

乐县县令从来报信的人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连声让人给他搬木梯来,亲自爬上房顶,眼巴巴的望着外城墙的方向。

他亲眼看着外城墙的火把从少变多,几乎要照亮半边天,笑得合不拢嘴。

赵太子一定是听说乐县内的惊变,才会失了分寸,以至于没察觉到其他七关正在驰援乐县,非但没马上撤兵,还又带了人来。

什么绝世名将,不过是吹出来的名头罢了。

他只是稍作激将,不就让赵太子急不可耐的钻进他随手布置的圈套中?

可惜内城与外城的距离太远,即使外城墙上被火把照得如同白昼,县令仍旧没法凭借‘珠冠黑袍’的特征,准确的找到赵太子。

“大人,天寒露重比不得白天,您不如先下去……”

县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县令粗暴的打断,“赵贼不去,我怎么能安心!”

话说出口,县令就惊觉他的语气太不客气,侧头看去,县尉的脸色果然很难看,却没有发作的意思。

县令眼中闪过轻蔑。

这个蠢货根本就没意识到,如今虽然是乐县的危急,却也是他们官途上最大的机遇。

甚至到现在都没发现,他是为了避免主管县城内治安的县尉拿下首功,才故意将县尉拘在身边。

虽然嫌弃县尉蠢笨又没眼色,县令却没表现出来。

他抓着县尉的手臂,语气中满是歉意和自责,“我心中正盈满对赵贼的愤恨,才会如此急躁,你千万别与我计较。”

县尉早就习惯处处听县令的话,即使好心却被训斥,也只是不快,远没有到愤怒的程度。

此时听了县令道歉的话,县尉心中熨帖的同时,也生出浓浓的愧疚。

乐县百姓的安危都压在大人身上,他帮不上什么忙也就算了,怎么能在惹得大人烦躁的情况下,反而与大人置气?

虽然想法截然不同,但县令和县尉依旧达成共识。

两个人彼此谦虚,相互夸奖,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然而不远处巨大的声响传来时,县令却在发现房顶正在坍塌的时候,猛得推开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