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4/7页)

重奕立刻看向房间角落让他眼熟的太监,“去看看狸奴进宫了没,让狸奴替我将姑母和皇叔接进宫,劳烦姑父和婶娘多费心。”

小太监愣了下才反应过来重奕是在对他说话,连忙跪在地上,在重奕说完话后,声音又快又轻的重复一遍重奕的话,见到重奕点头后,立刻跑出寝殿。

琢贵妃怔怔的望着重奕,她早就设想过无数次重奕接到消息赶回咸阳后,会是什么样子。

她以为凭重奕凉薄的性子和往日里不学无术。

不是突然发现原来头顶的天会塌,惊慌失措后,只能向他唯一还能求助的母族伸手。

就是根本不在意永和帝姐弟三人的死活,也不关心他的太子之位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分别看过这些人一眼后,就回东宫过自己的小日子。

也许重奕的反应不会像她设想的那么糟糕,毕竟重奕身边还有宋佩瑜和吕纪和两个难缠的小狐狸。

但琢贵妃从来都没想过,她印象中离开永和帝什么都做不成的重奕,竟然能孤身一人坐在永和帝床边,冷静又坚定的说出一道又一道的命令。

无论这些命令是对是错,重奕都与从前不一样了。

这个发现让琢贵妃心中茫然的同时,忽然升起难以言喻的恐慌。

宋佩瑜与安公公急匆匆的赶往勤政殿,却在院子里被拦了下来。

是脸上的威严与刻薄几乎不分彼此的穆侍中。

宋佩瑜先弯腰行礼,“穆侍中。”

穆侍中点了点头,目光在宋佩瑜与安公公脸上打了个转后,又往宋佩瑜身后看,“你既然回来了,为何不见太子?”

宋佩瑜垂着头老实道,“太子担心陛下的病情,已经先臣一步入宫。侍中大人可是有事?”

穆侍中的嘴角稍稍下撇,他喜欢对别人问话,却不喜欢被别人问。

而且他急匆匆的从前殿来后面,本是想要与重奕说几句话,得知重奕已经见到永和帝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穆侍中不说话,也不肯主动让开挡着宋佩瑜路的身体,像是突然想什么事,想的入迷似的,双眼的焦点始终都放在一个地方,肉眼可见的开始发呆。

宋佩瑜的心止不住的放下沉。

从收到十二卫的消息,说永和帝病危后,仿佛所有事都开始不合常理。

每天一封从咸阳发出的八百里加急不翼而飞,始终都没送到重奕手中。

不知道是不是肃王送出,催重奕回咸阳的信却始终没断过。

那些信宋佩瑜都看过,从语气和字迹上来看都与肃王往日里的行事无异,也从来都没提起过咸阳的变故,通篇都是所有人都很想念重奕,催促重奕快些回咸阳。

赶回咸阳的时候,他们以为会在咸阳外遭到伏击,结果也没有。

他们畅通无阻的回到咸阳,也毫无阻碍的进宫。

明明一切都十分顺利,宋佩瑜却总是能感觉到强烈的违和感。

就在刚才,反问穆侍中是否有事的时候,宋佩瑜突然明白,违和感在哪。

是咸阳守门的驻军和百姓。

永和帝病危,甚至长公主与肃王的情况,起码在咸阳百姓中不是秘密。

这是不该发生的事,就算长公主与肃王已经没有余力封锁消息。

朝中的重臣也该明白事情的重要性,绝对不会在重奕没有回到咸阳前,让百姓知道永和帝病危。

除非有人特意将消息散播出去,封锁消息根本就没起作用。

仿佛有双看不见大大手,正在肆意搅动咸阳的平静。

宋佩瑜却看不透这双手的主人究竟想做什么。

帝危、民慌、太子、重兵……

宋佩瑜的眼皮狠狠挑了下,再次对穆侍中行礼后,直接绕过穆侍中,继续朝着永和帝的寝殿大步走去。

早知道咸阳是这等风雨欲来的模样,当初就不该放慕容靖回漠县。

穆侍中没想到宋佩瑜会突然做出如此冲动的反应,下意识的追着宋佩瑜的身影转身抬起手,想要叫住宋佩瑜。

最后,他没发出任何声音,安静的放下手后,望着宋佩瑜背影的目光却越来越狰狞,然后在某个瞬间突然化作平静。

听到小太监转告重奕的话,让他去接肃王与长公主进宫后,宋佩瑜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在勤政殿后殿的门口停下了脚步,将给他递消息的小太监也带走了。

从小太监口中,宋佩瑜大致了解重奕进入永和帝寝殿后的情况,也对这些日子咸阳的变化了解的更多。

可惜长公主与肃王的身体都非常虚弱,长公主甚至没见宋佩瑜。

宋佩瑜便只告诉他们,重奕已经回到咸阳,而且带回一万骑兵,正守在永和帝身边,没从他们口中打听消息。

将长公主和肃王分别安顿在不同的宫殿,宋佩瑜用东宫令将已经等候在宫门的一万骑兵也带进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