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3/6页)

宋佩瑜没开口,东宫小学堂的其他人都没法说服重奕,只能跟着重奕去找慕容靖,将希望放在慕容靖身上。

慕容靖考虑后,不仅不赞同重奕亲自去做人质,也不赞同骆勇去以身犯险。

他认为风险和收益并不成正比。

已经是囊中之物的卫京,不值得重奕和骆勇冒险。

五十名‘普通’的车夫,足够在气氛紧绷的卫京内掀起惊涛骇浪。

可惜重奕拿定主意的时候,连永和帝都拉不回他。

慕容靖还不能抗旨,重奕已经不是在咸阳时空有太子名分,手中却没有相匹配权力的空壳皇太子。

战争彻底打响后,永和帝就下旨,命重奕为南征军主将,慕容靖为副将。

慕容靖在咸阳时还给永和帝的虎符,也在重奕手中。

重奕如今有身份、有名分、还有将士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忠诚。

就算是慕容靖,也不能在军中公然违抗重奕的命令。

最后不仅重奕和骆勇在五十人的车夫中,连魏致远也在主动请求后得到了重奕的允许,加入车夫行列。

半个月内,宋佩瑜从奇货城和赵国周边县镇调度到了足够的物资。

驻守在卫国的赵军也在无声调动,驻守在卫京城墙外的东宫十率逐渐散到卫国的其他十二个县城,取代东宫十率在卫京外备战的是慕容靖手下的士兵。

八月十二,临近中秋佳节,卫京城墙上的卫军蓄势待发的拉满长弓,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陆续进入他们视线的车队。

当初说好五十辆马车,五十个车夫。

进入卫军视线的却是七十五辆马车,七十五个车夫。

城墙上的卫军首领蔡将军稍作犹豫后,选择视而不见。

只是多了二十五个人而已,却多了二分之一的物资。

卫京城墙只开了个仅能允许一辆马车通过的小缝,每当有马车进门后,城门守卫都会仔细检查进门的马车。从车内的物品到车夫身上有没有携带利刃,甚至是车夫的体型是纤弱还是健壮都会特别注意。

蔡将军既不是卫皇的亲信,也不被大司空信任。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统领卫京城墙上卫军的将军。

他对卫皇和大司空的命令十分不满。

在他看来,就该让这些架着马车运送物资的车夫,在进入卫京城墙后,立刻下马车原路返回,而不是将这些车夫留在卫京内。

但蔡将军明白,无论是卫皇还是大司空,都不会在乎他的想法。

他就算再担心,也做不了什么,唯有让卫军将赵国派来的车夫盯牢,力求不出任何意外。

可怜蔡将军只想在卫京与赵国彻底达成统一意见之前,好生守住卫京的门户,以期望卫京正式归顺赵国的时候,不至于太过狼狈。

却没想到,卫皇和大司空各怀心思之下,已经将卫京卖了个合适的好价钱,根本就没想过卫京城墙上士兵的性命。

在卫皇和大司空眼中,早就唯有敌我,没有家国。

赵国的车夫还没到住处,时刻注意城墙情况的卫皇和大司空就分别收到消息,他们想要的人质到了,确认是赵国皇太子无疑。

卫皇和大司空大喜,立刻让人传消息到城墙上的卫军处,想要将赵国皇太子消无声息的弄到自己的住处。

重奕带着骆勇和魏致远,混在车夫队伍的末尾。

也许是为了方便将赵军送来的人质带走的缘故,卫京给赵国车夫们准备的住处非常大,甚至每个人都有单独的房间。

重奕刚坐下不久,就听见外面的动静。

有被称作副将的人前来,恭敬的请重奕换个地方。

想来是提前知晓不少内情,见重奕身侧的骆勇和魏致远要跟着,也没反对。

可惜这位姓苏的副将,还没来得及将重奕彻底带出卫军的营帐,就被人堵住了,堵住苏副将的人被称作程小将军。

都没用魏致远和骆勇按照宋佩瑜的吩咐,挑拨双方的关系。两者刚打个照面,就满脸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模样,一言不合直接动手。

双方都抱着对方马上就要彻底完蛋的想法,不仅对彼此下手的时候毫不留情,也半点都不惧怕被卫军中的其他人发现动静。

最后还是效忠卫皇的程小将军更胜一筹,分出三十人的小队,将重奕和魏致远、骆勇带上了马,直接赶往皇宫。

悄悄整合军队,潜伏在卫京外十里的慕容靖,正专心致志的掐算时间,等待入夜后对卫京发起总攻,突然听见有人来报,卫京已经乱起来了。

正仰躺在草地上的慕容靖立刻将眼皮上的腰带扯下来,“已经乱起来了?”

阿史那齐也满头雾水,“我亲自摸过去查看过情况,城内确实有乱糟糟的动静,城墙上的卫军也少了近乎一半。”

慕容靖立刻抬头看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