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3页)

“最近一年可能不会,要到两年后,或者三年后?那时候会有一场比97年还要严重的金融危机,因为是全球性的,到时候对各个国家都将产生无法磨灭的影响。”

换句话说,想向别的国家求助都没人能伸出援手,人家自己都自身难保呢。

李贤因说的是08年那场很著名的次信贷危机,不过他用的语气并不算太肯定,说出的时间点也很模糊,范围虽然定在了距今一年到三年不等的时间段,然而这个时间跨度也太大了点,可不就是随意猜测的水准嘛。

这种猜测谁不会说啊,大众又不会因为他的大话而记上三年,就等着那时候打他的脸。

大部分人估计是不会信这种言论的,毕竟现在的华尔街经济还很平稳,没有任何出问题的现象,等过上一年,大家估计都忘了这个节目了,两年过去,危机真的爆发,那该反应不过来要吃亏的还是反应不过来。

能一直记着的那都是他的“真爱粉”,看来他是只能帮助自己的真爱们渡过难关了。

崔成宰现在就是大部分不相信的人群代表,连表情管理都丢了,一脸不赞同的神色,似乎下一秒就要把反对的话说出口。

身为人形自怼机的李贤因这次倒没没有对崔成宰说什么奇怪的话,而是把话题拐回了房地产方面,他对于房价与地价的周期性变化阐述的要更清楚也更肯定一些,毕竟这种能靠市场推断的东西,肯定点儿也无可厚非。

因为他的逻辑性太强,崔成宰一时也想不到什么话来反驳他,越讲越起劲的李贤因很自然的就开始话题发散,从房产讲到了大众生活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批判的。

就算是一直对政.策言语攻击的崔成宰都咽了口唾沫,为李贤因的冲击性话语感到震惊,有些话真的是在挑战韩国数十年来的传统,好在李贤因虽然成长于国外,但他的国籍是韩国,不然就算他是出于好心才说出那些话的,也依旧会被当做挑衅,给民众们骂的狗血淋头。

“说实话,国内的水果和肉类都太贵了不是吗?很少会有国家像我们这样把韩牛包装成礼盒送人的,一个西瓜卖上万韩元真的很过分。”

韩国是一个多面临海的国家,本身位置又在北边,冬天比较寒冷,很多水果和作物因为气候问题,在韩国境内是长不出来的,

而且韩国还多山,可供种植的平原面积本来就没多少,就这点地方还被各种河流与山脉分割成小块儿的碎片,大型的种植设备在很多地方都不能用,这就造成了种植面积少的情况下生产力还很低下。

综上所述,韩国一直以来水果和部分蔬菜,以及肉类的价格之所以那么昂贵,纯粹是本身国家环境决定了他们在农业和畜业这块儿就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上世纪还好说,网络不发达,国家与国家之间也都处在信任构建的阶段,进出口商品也带着些微的谨慎,特别还是要进入市场的食品,审核也就更严格。

可现在已经是两千年以后,商品的进出口再正常不过,韩国却不愿意进口那些在国内属于轻奢的食品,而这种不愿意就体现在高昂的关税上。

往往加上运输费和关税之后,本来便宜的进口水果几乎和本土的一个价,而韩国民众在多年的官方教育之下,本身就有一种微妙的抱团排外感,在价钱差不多的时候更愿意选择本土产品。

可能会有人好奇,那为什么要设置那么高的关税呢?

也真不是李贤因甩锅,这还和日本有点关系。

日本的国家状况和韩国有些相像,都是国土面积很小、临海范围大、许多农作物根本种不出来,只不过日本更惨一点,时不时还有个地震海啸什么的。

因为状况很像,日本的经济一度又很强大,就自然成为了韩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对象,而日本官方为了保护本地农民的收益,就设置了十分特殊的农产品关税制度。

日本的农产品关税会参考本土农户的出货价格,如果本土农户的平均出货价格是一个西瓜100rmb,从隔壁华夏进口的西瓜才20rmb一个,那日本就会对出口商收取500%的关税,逼迫想要收回成本的商人们不得不卖到100以上的价格。

真的,500%甚至更高的关税,李贤因在华夏从没见过,简直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而善于模仿的韩国就把这个制度复制了过去,只是就像检警一体制度一样,外来的东西一到韩国,那执行的简直比原本的还要疯狂。

关税就不说了,有时候一些进口食物还会被偶然查出“安全问题”,这折腾来折腾去的,愿意大量往韩国出口农副产品的也就少了。

李贤因真不知道青.瓦台是怎么想的,人家日本官方是和农业协会关系好,保护政策也就做得相当足,可韩国并没有这种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