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3/6页)

步练师与孙权的事情,她的父母其实已经知道,而且默许了。毕竟,她父母知道的时候,步练师与孙权已然成事。而孙权是吴中最高的官员,他又有有一位江东长公主做妻子。事发之后,孙权亲自登门,跪于步父步母面前请罪。

步父步母也是无奈,当初他们原是看孙权做女婿的,只是没想到孙权去了长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既然如此,也只好叫女儿收心,另寻良人。可是谁知道为步练师相看的消息才传出去没多久,这边孙权就又寻上了步练师,而且生米煮成了熟饭。

据孙权的说法,因是皇帝的赐婚,他本来也就“认命”了,只是得知步练师将嫁旁人的消息,实在忍受不得,原本只想最后再见一面,谁知一见面之后,便旧情复燃,终至于做出事儿来。

步父步母也知道其中厉害,只能帮着遮掩,等待着孙权安抚好他那位尊贵的长公主妻子后,能给女儿一个着落。

因此如今步练师的事情,是孙权这边对外也瞒着,步父步母那边对外也瞒着。虽然如周瑜、张昭等人都已洞见,但也不会拆穿。

双方齐心协力,都想把这事儿捂到皇帝离开之后再揭盖儿。

可是腹中的孩子却是要等不得了。

孙权因此也很是焦心,此时望着步氏凸起的小腹,有些懊恼,当初情热之时怎么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他虽然告诉步父步母等着,但其实自己也没想好究竟等到哪一日才算是合适的时机,一拖再拖,拖到伏寿也有孕,事情更是难以解决了。他仰躺下去,满怀愁绪,恍惚间,忽然想起那一日方士袁空对他说的话,当时袁空召来长兄孙策的魂魄,曾对他说,要他“好好干”。

孙权手背盖在眼睛上,不敢再想下去,不敢面对。

他怕是一切都干砸了。

与孙权煎熬痛苦的状态不同,伏寿倒是怡然自得,正在府中端坐着听孙权的仆从回话,而吴老妇人送来的安胎补药还热气腾腾搁在案上。

自从她怀的孩子,是孙策转世的消息传开之后,伏寿就感到自己被孙氏逐渐接纳了。

在此之前,她在吴中的地位,固然超然,但从吴老妇人开始,自上而下,众人都是对她敬而远之。因为就连孙府中扫地的奴仆都清楚,他们的主人孙策,是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地盘,并不曾靠了朝廷什么。所以人们尊敬伏寿的身份,可是也戒备着,不愿意给朝廷插手到他们的地盘来。

可是现在因为这神乎其神的故事,因为吴老妇人的态度,整个孙氏家族就像是对着她融化了。

“侯爷说在张大人府上用了酒,恐怕冲撞了殿下,所以先在外面醒醒酒,若是时辰晚了,兴许今日就不回来了,请殿下自行安歇,千万不要等着,保重身体。”那仆从转述着孙权的话,又道:“侯爷还说,提花机的事儿他已经跟陛下说了。”

伏寿听前面就知道孙权必然是去了步氏那里,倒是并不如何在意,听到后面这一句才坐直了身体,问道:“侯爷跟陛下提了?陛下怎么说?”

“这……侯爷没说,奴也就没问。”

伏寿清楚孙权的性格,若是他提完之后,皇帝一口答应下来了,那孙权必然是要传话邀功的。可现下孙权没说皇帝的态度,那么就算皇帝没有回绝,怕也是答应的不怎么爽利。她这才真有些生气了。

伏寿自问对这个丈夫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他能完成自己偶尔交待的事情就好,怎么就连这一点也做不好呢?

一旁侍女便嗔怪那奴仆,道:“怎么连个话都传不明白?”

伏寿按下情绪,温和道:“你不要怪他。他来回传话也着实辛苦。”于是就叫侍女拿东西赏他。

那奴仆退下之后,难免也感念殿下宽和。

隔窗人影一动,孙尚香走了进来,笑道:“母亲不放心,命我来看看嫂子这药趁热喝了没?”她时年十五岁,是孙策与孙权的小妹妹,因生于动荡,自幼爱舞刀弄棒,说起话来也中气十足,自是怕惊着伏寿,此时可以压低了声音,显得有些扭捏。

伏寿笑道:“还劳你跑一趟。”于是喝了药,又谢吴老妇人。

孙尚香小心问道:“方才我走过来,仿佛听到嫂子这里的侍女在骂什么人?刚才是哥哥的仆从出去了吧?”

“并没有骂他。”伏寿笑着遮掩过去,“不过是他们玩笑。”又道,“我听说你二哥已经叫人改铸了那柄长|枪,过几日就送给你了。”

孙尚香听到果然欢喜,也就忘了方才的事情,问起这长|枪的事情来。

伏寿垂眸看着满脸欢喜的小姑子,忽然如有所悟。当初在长安皇宫里,皇帝看她与董意等人,是否也像此刻她看孙尚香一般?一时不禁痴了。

而另一边登上乘舆离开的皇帝,却仿佛滴酒未沾一样情形,再没有抓着周瑜的手不放时那股醉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