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全城轰动(第6/7页)

甚至,民众们都不知道,从他们身边走过的这两个人,就是《连载小说月刊》的出版人。

最真诚的好话,就是背后说人好话。

……

《连载小说月刊》上市,销售额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它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使整个京州城都为之战栗,街谈巷议,到处都是《连载小说月刊》上刊登的故事。

连载小说的威力,在此彻底释放出来,尤其是,当人们没见过这样的小说的时候,对后续情节的期待,使他们抓耳挠腮、辗转反侧,恨不能抓到一个人就跟他们讨论情节,猜测后续的内容是什么,主角的命运将会走向何处。

这和《金樽雪》在邸报连载的情况还不同,当时《金樽雪》在邸报连载时,全本已经出版出来了,如果想要看一看完整的故事,只要去书铺购买即可。

当时,人们讨论《金樽雪》,更多地是出于新奇感,看,官办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小说!这是多么稀罕的事情!邸报将《金樽雪》带到了台面上,让一些喜爱看小说却不能公开讨论的人,可以大大方方地交流他们对《金樽雪》的感受。

但是,《连载小说月刊》就不同,人们交流它、讨论它,是因为交流的欲望已经大大盖过了不好意思、面子上过不去之类的心理,如果不立刻和身边的人探讨一下后续情节,他们就会憋死,当他们张口开始讨论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人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于是一拍即合,干柴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后续的几天内,如雪花片般投来的读者来信,迅速地堆满了凌霄书坊各大分店门口的容器,甚至连外置的垃圾篓都被利用来放信。

每天一大早,苏老三开达摩院大门的时候,都会看到门缝和窗户缝里塞满了白花花的信封,以至于他有一段时间看见纸片就忍不住哆嗦,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而正式开始全职的宋凌霄,现在有大把的时间可一看读者来信,为了方便信件管理,他一边看信,一边分类,一边打包塞进虚拟仓库,每天白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干这个活儿。

看读者来信,对宋凌霄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与以往的来信不同,以前那些来信也有很热情的时候,但是中间一部分常常是关于文字错误、排版问题的,这一次的读者来信,则全都是——褒扬和催稿!

读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件事:一个月才出一本,实在太少了吧!

就算不能像邸报那样,每天出一本,至少也应该一旬出一本吧?再不济每逢初一十五的时候出一本。

怎么能每个月出一本呢?这让人剩下二十九天怎么过?简直丧心病狂!

除了催稿的,就是猜情节的,读者之中的人才非常多,宋凌霄惊奇地发现,竟然真的有人能有理有据地推测出后续关键情节,他把这些非常厉害的读者来信,都保存起来,连同那些夸赞作者夸赞得特别有水平的来信一起,分类打包,让对应的编修领回去,给自己的作者看一看,分享这份喜悦。

……

虽然不用去国子监上学了,但是宋凌霄的日子依然过得非常充实,以至于,他压根没时间去关注邸报和建阳书坊的合作。

经过漫长的契书条款拉锯战,崔主事终于和余象天敲定了最终合作模式,并且选出了四部已经完稿的书,在邸报上连载。

这四部书,分别是《仰山堂评点<三国演义》《新刊侠义传》《四时花》和《玉楼风》。

邸报文化副刊将同时连载这四部书。

有了这四部长篇作品,崔主事至少有半年时间都不用再发愁副刊的版面填不满。

不过,这四部作品,其实并不能令崔主事完全满意,《仰山堂评点<三国演义》是建阳书坊的镇坊之宝,质量上没什么可说的,是余象天亲自把关,仰山堂也是他众多的别号之中的一个;《新刊侠义传》也差不多,是侠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至于《四时花》和《玉楼风》,就让崔主事有些不满了。

因为,这两部书,是余象天硬塞进来的。

这两部书,是建阳书坊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之作,刚刚成书没多久,书做的很漂亮,用的是成本很高的做法,与一般的建本小说采用低成本劣质麻纱纸做书不同,《四时花》和《玉楼风》是那种读者看了品质就想买的书。

但是,它的内容……

就崔主事看来,是陈词滥调,毫无新意,看完之后只觉得满脸油腥气。

要说它有什么过线的地方,却又没有,它非常狡猾地游走在红线边缘,让人厌恶但是又挑不出毛病。

不过这些倒还罢了。

让崔主事濒临爆发的是另外一件事:

在邸报开始连载四部建阳书坊的小说的同时,余象天打着“邸报年度四大经典才子佳人小说”的名号在卖《四时花》《玉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