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2000年,汉江,波特兰,纽约(第9/21页)

高翔发现,与一个头脑过于理性的人讲情感体验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只得换一个方式:“小安说你希望她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对,小安已经参加了SAT和ACT考试,成绩都相当好,学校老师说从来没见过像她这样勤奋天才的学生,当然美国人讲话的习惯就是比较夸张,表扬起人来不遗余力,可你也能看出来,小安在学习上确实是有天分的。”谈到这个问题,于佳表现出和一般母亲相同的自豪,“如果不是只在美国高中读了两年,没有完整的成绩记录,而且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肯定可以申请到相当不错的学校,甚至得到全额奖学金。附近的波士顿有很多很好的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很符合我的要求,理科、工科排名处于世界前列,而且是公立大学,学费相对较低,算是很不错的选择。”

“所有这些全是你的想法。”

于佳正色说:“我明白你的意思,Peter也说要尊重小安的想法,但我并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小安。她也可以提出她的想法,拿出来比较一下,看哪一种更合理,更有利于她将来的发展。”

“事实上,我们昨天也讨论了这个问题。”

“你来看看她就走,请不要影响她做出决定。”

“如果我只是看看就走,当然无权说什么。不过给儿子治病之后,我准备留在纽约读MBA,我希望小安能去纽约,那边也有很好的学校。”

于佳怔住,盯着高翔,只见他神情郑重,并没有任何随口一说的意思。

“你知道你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我爱小安,希望将来跟她在一起。在国内,也许我们会面临非议,可是在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

“你们一样会面对家人的反对。”于佳冷冷地说,“别人不说,你那位母亲就绝对不可能接受你的选择。”

“我是成年人,既然做出了决定,肯定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于佳呆了一下,有些乱了方寸:“这么说,你已经跟小安谈了?”

他肯定地点头。

“我问你一个问题,希望你能如实回答。”于佳微微倾身,“小高,这是你来波特兰之前的计划,还是昨天临时做的决定?”

于佳切中了要害,高翔一时竟无法作答。

当然,宝宝的先天性心脏病十分复杂,他带孩子来美国,初衷完全是求医。不过联想到左思安也在美国,他心底的思念顿时不可抑制,安顿好母亲和宝宝,便马上来了波特兰。他的想法很简单:看看她,如果她一切安好,他便可以放心地离开。然而任何周密的计划都敌不过现实的变化。几乎在他按响门铃,看到左思安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刻,他就明白,尽管她看上去确实一切安好:健康、挺拔,谈吐比以前开朗,对环境适应得非常好,他没什么可不放心的,可是他再也做不到像他预想的那样转身离开,不再牵挂了。

于佳将他的迟疑看在眼内,断然地说:“我不能把小安交到你心血来潮时做的安排里。”

“于老师,做出这个决定也许花的时间很短,但并不意味着我是心血来潮。我一直是爱小安的,她经历的事情、她的年龄都是我们在一起的禁忌,但她现在已经满了18岁,请给她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

“你要我让她自己决定生活,说得好像我是一个独裁专断的母亲。可是你突然跑来,说你一直爱她,你会留在美国,让她也去纽约,你这样分明是在利用你对她的影响力,左右她的决定,对她来说就公平吗?”

“小安临出国前找过我,说想留下,我当时非常想留住她。你也说到我对小安有某种影响力,相信我,于老师,如果我说出那句话,她绝对不可能跟你走。可是她没有成年,我不能滥用她对我的信任,把她留在一个尴尬艰难的处境里。现在我既然下了这个决心,就一定会对小安负责。”

“负责?”于佳嗤之以鼻,“我一向认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才算是真正负责任的生活。我再问一个问题,胡书记告诉过我,你们家在清岗的公司发展很迅速,你家人容许你放下工作来美国读书吗?”

“如果我连这个问题都不能解决,怎么好意思开口建议小安去纽约?”

“她只有18岁,高翔。她很敏感,又很内向,好容易适应这里的生活,来不及交什么朋友。当你说你会为她留在美国,我毫不怀疑她会非常感动。不要说让她去纽约读大学,就算让她去非洲,她大概都是愿意的,可是,我不能这样任由她感情用事。”

“如果跟我在一起能让她更快乐呢?”

“快乐可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她还不够成熟,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有多少孩子能做到日后不为18岁时一时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