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6/7页)

太皇太后却皱了皱眉,直言询问道:“可是,哀家怎么听说皇帝昨夜把太医院里所有当值的御医们皆传到干清宫去了?皇帝的左手到底伤成了什么模样?皇帝给哀家说实话,可不许欺瞒哀家!”

康熙皱了皱眉,沉声对太皇太后道:“孙儿昨夜将太医院里所有当值的御医们皆传到干清宫候旨,并不是因为孙儿的手受伤了,而是因为密嫔昨夜胎象不稳,有滑胎之兆。”

太皇太后闻言大惊,连忙着急的追问道:“菀菀那个丫头现在怎么样了?她和腹中的两个龙胎现在可否平安无恙?”

康熙连忙安慰太皇太后道:“皇祖母请放心,经过孙之鼎的诊治之后,密嫔如今已经平安了,她腹中的两个龙胎也安然无恙。只不过,据孙之鼎所言,密嫔接下来的几个月仍需要卧床静养,否则密嫔依然会有滑胎的危险。”

太皇太后听闻蜜菀和她腹中的两个孩子皆平安无恙,方才微微松了一口气,然而想到康熙昨夜竟然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将太医院里所有当值的御医们皆传到干清宫候旨,太皇太后便知道了蜜菀和她腹中两个孩子当时的情况有多么的紧急和危险。

太皇太后皱眉道:“昨夜究竟出了什么事了?菀菀好端端的为何会忽然动了胎气,还弄得差点小产滑胎这么严重?”

康熙沉默片刻,对太皇太后道:“此事说来话长,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等孙儿忙完今天的各种庆典,再向皇祖母仔细禀明此事。”

太皇太后看了看时辰,也知道康熙今日的确非常忙碌,眼看辰时就要到了,康熙随后便要到太和殿接受诸王及文武百官的朝贺,这是前朝国事,的确是不能耽搁的。

太皇太后点头道:“吉时也快到了,皇帝还有国事要忙,哀家便不多留皇帝了。”

太皇太后又不放心的叮嘱道:“皇帝的手受了伤,要千万仔细着些。”

康熙浅笑道:“皇祖母请放心,孙儿会照顾好自己。”

康熙辞别了太皇太后,便乘着御辇,在宫人们的簇拥下向太和殿行去,准备接受诸王及文武百官的朝贺。

辰时一到,午门上钟鼓齐鸣,銮仪卫响静鞭,文武百官按照品级跪好,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奏《丹陛大乐》,读毕文武百官向康熙行三叩九拜大礼。

礼毕之后,康熙于太和殿内赐宗室亲王、大学士和外国贺年使饮茶,并且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装有金银玉制如意的宫制八宝荷包作为压岁红包。

此后,康熙回到干清宫,接受内廷的朝贺。康熙升座后,太监们将干清宫的门帘放下,由皇贵妃带领众位妃嫔们依次给康熙行六肃三跪拜大礼。

礼毕后太监们将干清宫的门帘升起,由太子胤礽带领众位皇子阿哥们在干清宫前的丹陛上给康熙行三跪九拜之礼。

原本,按照往年的习惯,康熙一般会在正月初一的上午,于保和殿宴请外藩诸王及近臣,或者陪着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太妃们到漱芳斋看戏。

然而,今日康熙由于蜜菀一直不曾苏醒,致使心情极度不好,因此康熙直接回到了南书房,大年初一便十分勤政的处理国事。

康熙接连下了十一道谕旨,分别对各省总督、巡抚、督学、提督、总兵官、布政司、按察司、道员、副将、参将、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进行训诫,洋洋洒洒近万言,命他们竭忠尽职、安靖封疆。

训诫了大臣们之后,康熙的心情并没有好起来。只因康熙接到了他安排在王国正府中的眼线传回的密折,得知蜜菀的母亲黄氏竟然染了重病,如今情况十分危险。

康熙想到蜜菀此时的情况,如何忍心将黄氏病重的消息告诉蜜菀?康熙当机立断,立即派了两位御医,带了许多皇宫里珍稀名贵的药材,即刻动身前往苏州府,为蜜菀的母亲治病。

午后,康熙在干清宫举办宗亲宴,皇太子胤礽、诸位皇子及近支的宗室亲贵、王爷、郡王、贝勒等人皆奉旨列席参加。

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宗亲宴为两人一桌,但座次以北为上,康熙的宝座和宴桌高踞于大殿迤北正中,皇太子、皇子、亲王、郡王、贝勒、台吉等人则依品级分列于筵宴大殿之东西两边。

太子胤礽和众位阿哥们看见康熙都十分开心,由于在宗亲宴上只需行家礼即可,因此气氛比较轻松随意。

然而康熙此时却有些心不在焉,心里总是忍不住想起蜜菀。康熙想到蜜菀竟然一直昏睡到现在都不曾醒来,心里便觉得心疼不已。

被康熙惦念的蜜菀此时的情况的确不大好,昨夜遭遇的可怕经历令她陷入了一个可怕的噩梦之中,前世那些她拼命想要忘记的事情,重新出现在了她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