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状书(第12/13页)

就听王朝急道:“展大哥,这不是尸斑吗?”

包拯一干人自县衙归来,已近子时,先说了梁文祈一案进展,那王绣不欲连累刘家,一人扛下所有罪名,但料想延请江湖人物扮作道士斩杀梁文祈,不是她这等闺阁女子能轻易办到的,刘家父子亦脱不了干系,还要从刘家父子口中得出那案犯所在等等。好在堂审已毕,后续之事慢慢了结不难。

因着来路上听马汉说了端木翠之事,包拯问及端木翠情况,公孙策摇头叹道:“方才流血倒是突然止住了,也不知是喜是忧。”又提及端木翠身上出现尸斑,包拯惊道:“端木姑娘下葬逾月而尸身无恙,怎么会无端端于此刻身现尸斑?”

公孙策摇头道:“端木姑娘的事情历来非常理所能揣测,学生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对答已毕,包拯方才发觉四下不见展昭,公孙策知包拯心意:“展护卫在楼上看护端木姑娘。”

包拯长叹一口气:“吉人自有天相,希望端木姑娘转危为安才好。”

不说这话还好,一说出口,张龙、赵虎等俱都红了眼圈。包拯暗悔失言,正待说些什么,忽听得远处隐有哀恸之乐,忽近忽远,虚无缥缈,乐声悲苦,催人泪下。

王朝愣愣道:“这声音,却像是从半天际飘下来的。”

话音未落,就听有人呵呵而笑,再一看时,门口跨进一个道士打扮的老者来,须发皆白,似乎年已耄耋。仔细看时,其人年岁五十余许,肌肤光华,面有童子之色,向着包拯作揖二拜,笑道:“原来星主在此,老夫这厢有礼了。”

说着,将手中拂尘往臂上一搭:“老朽前来,实为迎回端木上仙。上仙身犯戒律,不得再于尘世淹留。”

包拯心中一凛,公孙策上前一步,问他:“老人家口中的端木上仙,是否就是端木翠?”

老者点头,公孙策又问:“方才老人家说端木翠身犯戒律,不知犯了哪一条戒律?”

老者笑道:“说与你们听倒也无妨。梁文祈身死,黑白无常拘命,端木上仙横加干涉,为助梁文祈告状,将其三魂封在一半状书之中,七魄封于另一半,使得梁文祈魂魄不聚,黑白无常难以复命。直到状书合二为一时,方才令其显形于星主面前诉其冤屈。常言道,阎罗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端木翠身为方外上仙,乱六道扰轮回,不是干犯戒律是什么?”

包拯沉吟许久,方道:“老人家所言自是在理,端木姑娘此举虽稍嫌鲁莽,但她不忍梁文祈无辜惨死,故而挺身相助,本心却是好的,老人家不能网开一面吗?”

老者看向包拯,哈哈大笑:“自星主口中说出‘网开一面’四字,当真不易。都说法不容情,星主手下的铡刀自是铡了不少大奸大恶,难道就未曾铡过有情有义之人?星主可曾因为他们情有可原,铡刀之下网开一面?人间法理尚不容变通,何况是天界律条?”

包拯一愣,无言以对。

老者拂尘微扬,道:“还请星主示明端木上仙身在何处。”

其实若是他当真想知道,何须包拯“示明”?包拯无奈,抬头看向楼上,却不由一愣:那楼梯之上站着的,却不是展昭是谁?

也不知他立于那边多久了。

听到了也好,否则真不知如何开口同他讲。

那老者微微一笑,顺着楼梯拾级而上,经过展昭身边时,展昭忽道:“老人家。”

那老者停下脚步,转身看展昭。

“适才老人家说端木翠干犯律条,此番离去,她是否会受到责罚?你们是否会……为难于她?”

老者哈哈一笑道:“你害怕我们会折磨她吗?小惩大戒而已,放心吧,不会让她受皮肉之苦。”

展昭犹有疑色:“那么适才,她为什么会口中溢血?”

那老者脸上透出古怪之色来,盯着展昭看了许久,道:“展昭,你当真不明白吗?那不是她的血,是你的血。”

“先前你助端木上仙收服蚊蚋精怪之时,为将上仙留在世间,曾让上仙吸取你的血。现下时辰已到,端木上仙重返瀛洲,尘世牵绊,一概算个清楚,那血,便是她还给你的。”

老者说完,大步进得屋去,包拯等紧随其后。经过展昭身边时,公孙策停了一停,劝道:“展护卫,一同进去,送端木姑娘最后一程吧。”

展昭没有动,抬头看向端木翠的房间,目中露出惘然之色来。

公孙策叹口气,撩起下袍自往上去,就听得展昭喃喃:“瀛洲,那便是端木翠的家乡吧。”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十洲记》中说,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出泉如酒,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