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2页)

翰林院编修许其芬点头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

江夏生低着头,不敢出声。他昨夜得罪了宣城伯,又没抓到陈奉,今日一早康启宗就找了他,接着又听说宣城伯跑宫里告状来了。江夏生知道陛下虽然宽容,但他得罪了皇亲国戚,陛下若不给个交代,不能服众。

是以江夏生不免有些忐忑,不敢抬头看众人。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走进来,向顾励回禀道:“陛下,康府尹求见。”

俞广乐刚把江夏生带进来,康启宗就来求见,多半是来救人的了。这老小子倒是挺爱惜属下么。顾励对内侍道:“没看见朕这儿有要事商议么,暂且让康府尹在殿外等着。”

顾励又说:“不过,江巡捕找到了周总兵的遗孤,乃是功德一件,朕赏罚分明,江巡捕立下功劳,朕也不能不赏。”

穆丞相连忙道:“正是!依老臣之见,不如功过相抵吧。”

顾励向杨鸿见问道:“杨尚书觉得呢?”

杨鸿见跟着点头:“臣以为穆丞相说的极是。周总兵为国捐躯,能寻回他的遗孤,也算是未辜负周总兵的拳拳报国之心!”

顾励看向许其芬,问道:“许翰林觉得呢?”

许其芬擦了擦脑门的汗,干笑道:“穆丞相与杨尚书所言甚是!”

顾励于是道:“好吧,江夏生,既然穆丞相、杨尚书,许翰林都为你求情,那么朕这次就饶了你。”

江夏生逃过一劫,那孩子明明是昨夜顾励塞给他的,他焉能看不出这是顾励故意放他一马,连忙磕头谢恩。出了文华殿,就见康启宗正急的团团转,不禁心中一暖,笑道:“康府尹,卑职没事了。”

康启宗松了一口气,小声道:“我说呢,陛下宽厚,定然不会为难你。”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宫。

俞广乐适时地让人把顾由贞和周尔茂带进来。顾励看着周尔茂,说:“周闻深为国捐躯,周尔茂封为真定伯,食岁禄四百石,世袭递降。”

杨鸿见闻言,还想为周尔茂争取一下:“陛下,我大楚自开国以来,从无世袭递降的规矩。”

大楚与明朝一样,封爵位都是世袭罔替,以至于几百年下来,这些靠国家养着的勋戚多达十万之众,这帮权贵们有国家养着还不用纳税,顾励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出身的人对此表示不满。

但是武断地从此取消王爵,在这个封建时代也是不现实的,他想仿照汉代的推恩令,从尚且懵懂的周尔茂着手,改世袭罔替为世袭递降,这样五十年内,便可为大楚解决掉这个财政包袱。

顾励对杨鸿见笑道:“规矩都是人定的,杨尚书无需如此拘泥。”

内侍引导着周尔茂下跪谢恩。

顾励又问周尔茂:“小猫,你愿意留在宫里吗?”

周尔茂想了想,说:“我想要方哥哥。”

顾励还没说话,顾由贞先拉住周尔茂的手:“小猫!留在宫里陪贞儿好不好?”

顾励冲顾由贞招招手,把他抱进怀里,安慰道:“小猫哥哥住在宫外,也能时常进来看你,和你一起玩。”

顾由贞有点闷闷不乐。

顾励对俞广乐说:“你把小茂送到傅寺丞家,小茂想见的那位方哥哥就住在那里。”

杨鸿见迟疑道:“陛下,这方从鉴是什么人?能妥善抚养周总兵的遗孤吗?不如让老臣来……”

顾励说:“杨总兵放心,那方从鉴人品不错,与周尔茂亲如兄弟,周尔茂刚失去亲人,还是让方从鉴陪伴着他吧。”

杨鸿见只得应了。

俞广乐把周尔茂送出去,穆丞相、杨尚书并许翰林三人亦告退了。顾励却没歇下,对身旁内侍道:“去京城外的兵营,把一个叫谭季伦的年轻人给朕找来。”

他要好好彻查抚恤银的事!

小谭赶过来没那么快,顾励便先处理公务,俞广乐向他回报,《大楚晨报》今日销量有所上涨,每日约莫能卖出五十份。看俞广乐这乐观知足的样子,顾励简直头痛,这京城里至少八十万人口,才卖出五十份就让他满足了,好好的年轻人,怎么这么不知道上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