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现世(第9/11页)

文章从一开始就相当吸引读者,好像宣传稿件一样,这种夸张的充满刺激性的写法,对周刊杂志来说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样一来,大家都会认为村松先生的死,是一直让他过量服用药物的结果。即使治疗有些异常,但是冰见子医生自然有她的道理,对于其他患者,她的治疗相当认真负责。说到改写病历,其实改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而且与村松先生的死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最后用“美貌出众的女医”这种写法来煽动读者,或许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接着读下去,还有一个“和强制收容所一样”的小标题,指出今年一月四号村松先生突然的死亡,是由于护理体制不完备,加上美貌女医不在等原因。在对患者死因和住院期间的治疗调查过程中,发现患者过量服药是导致其病情恶化的原因,而且还查出医院明显有意拖延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所以死者家属愤怒地把医院告上了法庭,检察院为了保全证据复印了病历,却意外发现病历遭到了篡改。另外,在医院里现在还有其他的患者,也在服用不必要的药物,而且得不到出院许可,正在忍受痛苦等等。

然后,是一个“是否是人体实验?”的小标题,指出这种疯狂的治疗背后,有利用患者在进行人体实验的嫌疑,在用药方面,写着“使用一般常识所想象不到的剂量”以及“是否还有其他理由”等其他精神病医院的看法,还刊登了一个文化人的评论,指出“没有比精神异常的精神科医生失控更恐怖的事了”。

接着是“漂亮女医不为人知的一面”,描述了冰见子医生的出身及她的学生时代,然后触及了她在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工作的时期,在评价“她是出身非常富有的大小姐、曾经是一位优秀的医生”的同时,还写下了她从前朋友的感想,比如“突然变得古怪起来,使人有一种不知她会做出什么来的恐怖感觉”等等。

还有就是冰见子医生与男性的关系,虽然文章强调了是“流言蜚语”,但是写下了她与极其著名的大学教授、出类拔萃的名医等很多人有过关系,同时也指出“也有她厌恶男人的传言”。

“过分,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这种以吸引读者兴趣为主的写法,真是极尽所能贬低冰见子医生。

看了这篇文章的读者,都会认为冰见子医生是一个发了疯的女医生,如果稍不小心住进了她的医院,肯定会被她治死。

尽管被死者家属告上了法庭,但是法庭的审理才刚刚开始,就一边倒地把冰见子医生写成坏人,而且连私生活都大加暴露,这岂不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我不允许,绝对不允许。”

从车站小卖部到回家的这段路上,我一直大声喊叫。回家以后,又想重看那篇文章。

我对文章里的胡说八道虽然非常生气,但是这篇报道还是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调查。尽管我觉得文章内容十分离谱,却又被其中某些部分所吸引。

比如说冰见子医生的男女关系,那位著名的大学教授,是否就是冰见子医生的恩师大和教授;还有那位出类拔萃的名医,是否就是冰见子医生的高年级同学,现在正在巴黎留学的小西医生。

还有对“她的男性经历虽然丰富多彩,但也有传言说她讨厌男人”的说法,我也非常关心。

虽然以前那些人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和文章里被提到的那些人相比,现在应该是我更了解冰见子医生。从这部分内容来看,没有点出我的名字,虽说让我心里有点儿不满,其实我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这篇文章中唯一让我认同的就是,冰见子医生讨厌男人的说法。

在这篇充满了胡说八道的文章里,有些话出自谁口,我觉得自己能够猜中一些。

然而,冰见子医生如果读了这篇文章,又会作何感想呢?即便是我,读完之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换作她的话,说不定会因为打击过大而病倒在床上。

我去医院的路上一直非常担心,正如我预料的一样,整个医院被周刊杂志的文章搞得沸沸扬扬。

“太过分了!”“绝不允许。”这种意见占了绝大多数,可是让人担心的是,那些住院患者也到附近的小卖部把杂志买来,大家轮流传阅。其中也有患者半开玩笑地说“我不要吃药了”等,甚至也有患者提出“与其被医院治死,不如出院好”。

和周围的各种反应相比,我最担心的还是冰见子医生,这一天她始终没在医院里露面。

她是否一个人偷偷买了杂志在读?在杂志到处泛滥的情况下,她是否认为即使来了医院,也不能静下心来给病人看病?

和平时一样,八点四十五分的时候,办公室主任向我们传达了冰见子医生今天休息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