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十九章 番外篇(第3/22页)

我懒懒一笑,父亲,我不想进宫做官。

父亲说,现下只是召你入宫看看,并未说你一定能选上。进宫看看有什么?

我正想拒绝,母亲走了进来说,大好时机怎能放过?你若能选上平阳公主的女巡,你父亲的官也能做得久些,咱们一家也不会被你舅舅和舅母瞧不起了。说着啧了一声,微微懊恼,倘若是那位周贵妃看上了你该有多好?都说她的儿子会做太子,她将来能做皇后也说不定。你若能补上义阳公主侍读女巡的缺,只怕更风光。

我只得又说,女儿不想进宫。

母亲立刻眼泪婆娑,栽培你读书,原来枉费了这个心。我这一生处处要强,哪一点不如你舅舅?只因是个女子,总被人低看一等。好容易养下了你,也不争气……

父亲素来敬重母亲,连连向我使眼色。我只得说,母亲别伤心,女儿奉诏进宫就是了。母亲这才破涕为笑。我又说,只一样,女儿没有真正选上女巡之前,母亲不准和舅舅与舅母提起此事。

母亲说,这个自然。万一选不上,不是让他们笑得更加厉害?这些日子你只管好好读书,预备两宫娘娘问你功课。听说周贵妃爱读老庄,你可多读两篇在腹中。

我哭笑不得,那周贵妃未必能做皇后。

父亲问,为什么?

我懒怠回答他,只说,统共两个贵妃,大家都有机会。何以见得一定是周氏做皇后呢?

华阳公主的满月宴上,我有幸见到了尚在襁褓中的金枝玉叶。小小婴孩裹在一团锦绣之中,四肢却不安分。众目睽睽之下,更是不耐烦绽出一个温顺甜美的笑容,看得久了。竟哇哇大哭起来。

陆贵妃说,这孩子不如她的姐姐平阳公主那么乖巧。太后却说,这孩子四肢健壮,中气又足,说不定是个练武的好材料。我远远听了,不过当一句玩话。谁又能想到她果然学了剑术,更想不到十五年后她会将京城闹得天翻地覆。

席上还有神机营统领启爵的千金启春、理国公的长孙女谢采薇、封司政家的二小姐封若水和永和宫的女巡于锦素。封若水只一味与于锦素亲近,并不如何理会旁人。听了两折戏文,启春与谢采薇商量起去长宁宫看望女巡朱玉机的事情来,见我呆坐无聊,便邀我同去。

我们到灵修殿时,朱玉机正病着。

苏姑娘的闺名是“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燕燕”二字?这是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早已司空见惯,每一个人见到我都这样问,以显示他们对《诗三百》的熟稔和对我的亲切。

这样毫无新意的一个人,就是她精挑细选送进宫的那个家奴。

她与启谢二人寒暄交谈,亦乏善可陈。唯一的好处是,我终于可以借邀请她们三人来家的借口,亲自下厨了。虽然到了约定的那一日,谢采薇因故不曾赴宴。但在朱玉机新年出宫时,由我亲自下厨,我们三人一起为启春庆贺生辰,却成了惯例。就像每年的四月初二,都是选新女官的日子一样。

咸平十一年四月初二,我被选为平阳公主的侍读,封若水被选为义阳公主的侍读。咸平十三年春,皇帝立平阳公主的生母贵妃陆氏为后,立周贵妃之子高显为太子。母亲提到此事,一面庆幸一面可惜,虽说陆氏为后,究竟不曾生个皇子,这皇位竟还是别人的。我反问她,倘若陆皇后生出个皇子,还能坐上这后位么?母亲怔了半晌,无言以答。

皇帝忽然升了朱玉机做正六品女校,调去文澜阁校书。宫里议论纷纷,都说她最得帝后恩宠,从此清闲不说,也不用再看皇子公主的脸色了。我心里明白,那恐怕是因为她将皇子高曜教得太好,足可匹敌皇太子高显,所以皇帝将她调开了。我一时兴起,将谢采薇亲手所绣的荷包赠给朱玉机做贺礼,并在荷包的衬里上绣了翟恩仙的住处。

皇帝又亲征了,委托陆皇后监国,从此椒房殿便彻夜通明。与此同时,青阳公主的侍读徐嘉芑和皇子高曜的新侍读刘离离入宫,父亲也被陆皇后擢升为御史大夫。

这一日,父亲送了一幅画和一封家书进宫。画上是吕后俯身聆听刘邦遗言的情景。信中说,她已经知道陆皇后命朱玉机查验徐嘉秬的死因,你要将这幅画给朱玉机看,并如此如此说,希望她能明白。

徐嘉秬,咸平十年暮春溺死在文澜阁小池中的女巡,正是我的前任。我将书信随手在烛焰上烧了,不觉一笑,这桩悬案历经三年未破,难道皇后真的指望朱玉机为她找到真相么?

朱玉机果然找到了凶手翟恩仙的住处,并指挥掖庭属的人将她捉拿归案,一时声名大噪。好几次我路过茶房,都听见守坤宫的执事桂旗向众人绘声绘色地讲述朱玉机破案的经过,仿佛她亲眼看见了似的。听说她断案缜密,为人宽厚,做事更是滴水不漏,连皇后也十分欣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