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访隐录(第2/2页)

唱完后,陶上舍又与徐逸说起前朝旧事,娓娓而谈,说:“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宋理宗亲自主持进士策试,当初文天祥的卷子其实排在第四位,可理宗皇帝却把他改成了第一名。权臣贾似道当政的时候,府第建在了杭州西湖北的葛岭,当时就传有‘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话。广东的县令是个宗室,向权臣贾似道献上了两只驯服可爱的孔雀,放养在园中,贾似道看了十分高兴,便把本郡的郡守一职授予了那个广东县令。襄阳被围的时候,知府吕文焕以蜡书命人向朝廷告急,求援的使者对贾似道说:‘襄阳如今被围困已长达六年,城中之人只能互相更换儿子女儿来当作食物,只能用劈开的死人骸骨当作柴草来烧,襄阳城破真的是在旦夕之间啊。可丞相您却极力宣扬太平,用尽各种手段迷惑主上耳目,若是敌人一旦打来,那么国家必然会遭受灭顶之灾,到时丞相您又如何能够长久地拥有这份富贵呢?’说完之后便自缢而死。谢堂是太后的侄子,可以说没有人比他再富有的了。据说,他晚上宴请客人时,会用水晶帘子来铺设,点的是沉香,玛瑙盘的直径有一尺,能够盛放四颗较大的明珠,而这些明珠放在房间里,甚至根本不用灯烛照明,就可以照亮整个房间。还有艺人在旁献乐颂词,酒坛皆由黄金和七宝制成,重达十几斤,但尽管这样他却随意赏赐给在座的人,毫不吝啬。谢后临朝听政时,梦见天的一角向东南方倾倒,还有一人在极力向上托着,可是他的力气却似乎并不能胜任,如此跌倒了又爬起来好多次。不久后,一个太阳坠落在地上,旁边那个人则捧着太阳奔跑。谢后醒来后在朝中到处寻访,终于找到了两个人,他们两人的样子和梦中所见非常相像,其中那个支撑天的人是文天祥,捧着太阳的人是陆秀夫,于是谢后便没有按照常规的用人提升次序,破格重用了他们。左丞相江万里当初离开国都的时候,都城里数以千计的百姓来给他送行,直至郊外,而且纷纷拉住车辕不忍心让他离去,送别后城门都已经关闭了,百姓们只得在田野里露宿。贾似道出任督帅,身着白银制作的铠甲,跨着珍珠装饰的马鞍。他有两匹千里马,其中一匹用于驮督帅府的印信,另一匹则载着盖有皇帝印玺的诏书和随军悬赏的报酬,并用黄巾覆盖在上面,都市的百姓都停止买卖争相观看。如此盛大的出兵状况,还从来没有见过呢。”陶上舍又议论当时的各位大臣,说:“右丞相陈宜中虽说具有谋略但是却不够果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家铉翁虽然有节气却不够通达;签书枢密院事张世杰虽然勇武但是不够果敢;制置使参议李庭芝虽然有智术但却不够豁达。他们当中恐怕也只有文天祥最优秀了吧!”诸如此类的话,陶上舍总共说了好几百句,每一句都堪称佳句。这一晚,徐逸仍然留宿在他家。

第二天早上,徐逸辞别陶上舍,陶上舍则作了一首古体诗来为他饯行:

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尽将旧物付他人,江南自作龟兹国。

可怜行酒两青衣,万恨千愁谁得知!五国城中寒月照,黄龙塞上朔风吹。

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酒中不见刘四厢,湖上须寻宋五嫂。

累世内禅罢言兵,八十余年称太平。度皇晏驾弓剑远,贾相出师笳鼓惊。

携家避世逃空谷,西望端门捧头哭。毁车杀马断来踪,凿井耕田聊自足。

南邻北舍自成婚,遗风仿佛朱陈村。不向城中供赋役,只从屋底长儿孙。

喜君涉险来相访,问旧频扶九节杖。时移事变太匆忙,物是人非愈怊怅。

感君为我暂相留,野蔌山肴借献酬。舍下鸡肥何用买,床头酒熟不须蒭。

君到人间烦致语,今遇升平乐安处。相逢不用苦相疑,我辈非仙亦非鬼。

诗作写罢,陶上舍将徐逸送出路口,彼此挥袖告别。而徐逸在这一路上每隔五十步就会插上一根小竹竿作为记号。回到家几天后,徐逸就准备了酒食和丰盛的饭菜,率领家仆们前去回访,可是这里山峦重叠,碧草茂密,林木高大,没有一点村庄的踪迹,怎么也找不到当初走的那条路。接着,他们又在砍柴、放牧的小路之间来来回回地寻找,却只能听到鸟雀在深谷中悲鸣,猿猴在山岭上哀叫,最终只能失意而归。这时,徐逸突然想起陶上舍曾说他生在宋理宗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如此来算到今天应该有一百四十岁了,但他的相貌却一点都不显老,相反他的言行安详儒雅,顶多也就是个五六十岁的人。难道陶上舍是身怀道行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