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第10/10页)

总而言之,爆炸的二十四小时之后,系统控制权回到了还存活的评议员手里,死者们的缓存全都被删除了。全体居民中已经有1/10是死者了,远远高于预想的死亡率。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恐怕没有人还活着。生育第二代居民的方案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自打出生以来就一直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人能否适应现实社会,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出结论。

说到没有结论的问题,死者们的人格和本体人格是否是同一个,这个也在讨论之中。

爱丽丝知道自己是死者吗?恐怕是知道的吧。爱丽丝没有自己引爆针弹。她的肉体在被消灭的时间点上也许是害怕爆炸无效的。实际上爆炸是自动程序,不可能无效,但她也许不能确定。她通过破坏自己肉体的行动促使我下定决心引爆炸弹,同时让死者们混乱,帮我争取时间。我甚至想,说不定依附到机器人身上的时候,她最先检查的胶囊就是她的本体。要确认这一点,只需要1点,不过我至今都没有检索。

爱丽丝的本体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我们相遇的时候,她就已经是死者了。

我等待着还未到来的客户,在百无聊赖的空虚中开始浏览记忆设备中残留的已删除数据。

也许在某个地方,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还残留着爱丽丝的一丝碎片。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

  1. 源自漫画《蓝宝石王子》(手冢治虫)中的魔法咒文“Zubora-sha”。
  2.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于1965年提出的一种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思维能力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