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外壳(第2/13页)

即使婚礼过后,甘又明仍然敌意难消。客人走后,他悻悻地对姐姐说:

“他为什么不接你去美国?这位上了世界名人录、名列美国20位最杰出青年科学家的吴先生养不活你吗?姐姐,我担心他在那边有了十七八个情人,甚至已成了家。我知道你是个高智商的学者,但高智商的女人在对待爱情上常常低能。用不用我再提醒一次?那个国度既是高科技的伊甸园,又是一个世界末日般的罪恶渊薮。”

星子已听惯了弟弟的刻薄话,她笑着说:“你不是说他是没有性别的机器人吗?这种机器人是不需要情人的。”

“那他为什么不接你去美国?”

“他说这儿有他的根,有他童年的根,人生的根。他说,当他在光怪陆离的科技社会里迷失本性时,需要回来寻找信仰的支撑点,就像希腊神话英雄安泰需要地母的滋养。”

她在复述这些话时,脸上洋溢着圣洁的光辉。甘又明喊起来:

“姐姐呀,你真是天下最痴情又最愚蠢的女人!这都是言情小说中的道白,你怎么也能当真!”他看看表,9点40分,是中央7台的科技影视长廊节目时间,这个时间他是雷打不动的。他打开电视,嘟囔道:

“反正我把该说的都说了,到时你莫怪我。”

那晚的科技影视节目是“电脑鱼缸”——正是它促成了他的美国之行。“电脑鱼缸”是一种微型仿真系统,电脑中储存了几百种鱼类的基因,你只要任意挑选几种,按下确认钮,它们就开始在屏幕上从容遨游。每秒48帧画面,比电影快一倍,所以画面上看上去甚至比真鱼还逼真。不仅如此,这些鱼还会生长,会弱肉强食,会求婚决斗,会因鱼食的多寡而变肥变瘦。雌雄配对的机会完全是随机的,一旦某对夫妻结合,它们的后代就兼具父母的基因,因而兼具父母特有的形态习性。它们会根据环境条件产生变异。一句话,这个鱼缸完完全全是一个鱼类社会的缩影——但只是虚拟状态。

新婚夫妇来到客厅时,甘又明正在击节低赞:

“太奇妙了,太奇妙了!”每次看到类似的节目,他常有“浮一大白”的快感。这会儿他完全忘却了对姐夫的敌意,兴致勃勃地对姐夫说:

“很巧妙的构思。如果把节奏加快——这对于电脑来说是再容易不过了——是否可以在几分钟内预演鱼类几千万年的进化?还可以把主角换成人,来模拟人类社会的进化。比如说模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把所有的社会矛盾、各国军力、民族情绪、宗教冲突、各国领导人的心理素质等输进一个超级虚拟系统,推演出二三十种战争进程,我想它对军事统帅的决策一定大有裨益。”

斯托恩·吴看了他一眼,他发现这个清华大三学生的思路比较活跃,不免对这位小舅子产生了兴趣。他坐到甘的面前,简捷地说:

“你说得不错,这正是虚拟技术诸多用途之一。不过这个电脑鱼缸太小儿科了,我们早已超过它,远远超过它。”

甘又明好奇地问:“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否给我讲讲,如果不涉及贵国……”他有意把这两个字念重,“利益的话。”

吴中笑笑,接过妻子递过来的两杯咖啡,递给小舅子一杯。他略为思考后说:

“我想你已知道,在虚拟技术中,人可以‘进入’虚拟世界。”

“对,通过目镜和棘刺手套,人可以进入电脑鱼缸和鱼儿嬉戏。”

吴中摇摇头:“那都是20年前的旧古董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外壳’(SHELL)的中介物。通过它,人可以完全真实地融入虚拟世界。我们的技术甚至已发展到这种程度:某人进入虚拟系统之后,如果没有系统外的帮助就无法辨别出所处环境的真假。正像一个密闭飞船里的乘员,若没有系统外参照物就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在运动。”

甘笑嘻嘻地说:“那个‘某人’是否服用了迷幻药?科克(Coke)?快克(Crack)?哈希什(Hashish)?”

斯托恩·吴看看他,心平气和地说:“没有。”

甘又明大笑起来:“那你就有点吹牛了!我想,一个神经健全、头脑清醒的人,肯定能从虚拟环境中找出破绽来!要不,是美国人普遍智力低下?也难怪,在美国,全民性的吸毒泛滥至少已延续了100年,难免引起智力退化。”

吴中冷冷地说:“说几句俏皮话是很容易的,不过献身科学的人一般已经摈弃了这种爱好。甘先生,你想试试向我的虚拟技术挑战?”

甘又明两眼发光,跃跃欲试地说:

“这可挠到我的痒处了!我天生喜欢这样的智力体操,从小至今,乐此不疲。不过,我恐怕暂时去不了美国吧。”

吴中笑笑,对妻子说:“我给他安排一次为期7天的短期访问,不耽误他回校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