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第3/10页)

因为他的工作性质,他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交往。第二天他约见了一个籍贯是H省Z市的中国朋友李士诚。切尼姆斯确实按那两人的嘱咐,未把预测结果向任何人扩散,但李士诚是例外。因为切尼姆斯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李的参与。

约见地点是在北京饭店。听了切尼姆斯的介绍,李士诚没有丝毫迟疑,决然地说:

“一定是骗子!你尽管相信我的话,他们一定是骗子!”他甚至对切尼姆斯先生的幼稚轻信十分惊奇,“你──竟然相信他们?”

切尼姆斯笑道:“我并未相信他们,也没有不相信他们。这取决于他们以后的预测是否准确。如果次次都准,那必定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原因。”他分析道,“如果这是个骗局,那只有一种可能:比赛组织者已经事先设定了每一局的输赢,这个结果又被那两人窃得,想转卖给我。

但我相信,三个国家的15位围棋名家绝不会通同作弊吧。”

“那当然不会。但给你发邮件的人肯定是骗子,这一点也不用怀疑。只说一个反驳理由就够了:如果他们能准确预测,为什么不严守秘密自己去投注?他们和钞票有仇?几个亿的彩金啊。”

切尼姆斯点点头:“你说的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理由。但凡事都有例外。”

李士诚对他的迂腐大摇其头,觉得保护这个天真的外国友人不上当,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充分说服朋友,他坦率地说:

“这句话说出来很让人脸红的──我的家乡可是盛产骗子的地方。这些骗子常常能进行超常思维,让你防不胜防。举一个我经历过的例子吧。大约是30年前,我上小学。有一天放学回家,街口的人群中,一位气功师正炫耀他能用指头钻穿砖头,并请在场哪一位到附近随便找一块砖头来,交给他当场表演。我那年10岁,正是好奇兼好事的年龄,立即钻出人群,跑了很远,捡到一块半截砖,跑回来交给那人。那人运运气,用食指刷刷地钻砖,顿时砖屑横飞,砖头很快就钻透了。我佩服得不得了,心想今天碰上真正的武林高人了。以后再有人怀疑,我就会挺身而出加以反驳──怎么可能是骗子呢,那块砖头可是我亲自在路上捡到的!实际上呢,你猜是咋回事?”他停了一下,问切尼姆斯,后者笑着摇头。“这个骗局非常简单:那位气功师在每次扎场子之前,先把方圆200米之内的砖头仔细清理走──他知道找砖的人不会走太远的。然后放上几块做过假的砖。这些砖都用钻头钻了洞,把洞壁打磨光滑,再用糨糊掺砖屑仔细堵好,外表上看不出来。就这么着,我心甘情愿地为那骗子做了一回托儿,还是免费的。”

切尼姆斯哈哈大笑:“有意思,真有意思。”

“那就再说一种我亲身经历过的骗局。喂,麻烦小姐给我找一根软带,一两米长就行。”服务小姐听他摆龙门阵也来了兴趣,很快找到一根布带,含笑送来了。李士诚把软带对折,再以对折点为中心把软带盘成圆,圆心处形成颇似太极图的形状,出现了两个对折点。“这是中国民间非常普遍的骗局,俗称‘扎圈’。可以说中国凡有井水处就有‘扎圈’,还发展成不同的变型。骗子是这样干的:先把绳子盘好,请参赌人判断出真正的对折点,用筷子扎住那片空间,然后庄家捏着两根绳尾向外拉。如果你扎对了,软绳就会卡到筷子上,你就赢了。如果扎错,软绳就会沿着筷子滑走,你就输了。但实际上呢,你永远都不会赢。看得出来这是如何捣鬼的吗?”

切尼姆斯认真揣摩一会儿,摇摇头。他的智商颇高──干他这一行,没有高智商不行,但他一时半会儿没能破开这个“局”。李士诚笑了:

“其实也非常简单。如果你扎错了,庄家就按正常动作,捏着两个绳尾向外抽绳,软绳就会沿筷子滑走,你就输了;如果你扎对了,庄家就在手掌的掩护下,用小拇指把最外圈的那段绳子拨走,再把第二圈和第三圈并起来一块儿往外抽,这时软绳仍会沿着筷子滑走。所以,除了骗子的托儿,外人永远赢不了的。我第一次见这种骗局时,蹲在那儿研究了将近一个小时,总算弄明白了。”

切尼姆斯钦服地说:“不错,你能参透这样的骗局,我想你的智商一定很高。”

李士诚自嘲说:“嘿,小聪明而已,人们常常把太多的聪明用到不该用的地方。喂,听了我说的故事,你还相信那两位‘年轻数学家’吗?”

切尼姆斯略略犹豫,他并没有被说服:“你举了很多超常思维的骗局,很有说服力。你还提出对那两人动机的怀疑,这点怀疑也很有力度。但相反的证据更有力度:不管以什么办法,反正这两人已经在连续11次赛局中全部猜对了结果,并在比赛之前就通知了我。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实。对这点,你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