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第5/11页)
教堂/后院 日/外
法比坐在英格曼的坟丘前,以左手握着一把小刀,在一块木头上刻下两行英文:“JOHN ENGLEMANN 1866—1937”。
法比端详着自己笨拙的字迹。
法比:您要是不纠正我,没硬把我改成右撇子,我肯定不会刻得这么丑……
闪回:童年的左撇子法比用左手拿着一支蘸水钢笔,在龙飞凤舞地抄写英文课文。英格曼把笔从他手里抽出,放到他右手上。法比发愁地看着自己笨拙的右手和笔,就像看着别人的手。他回头看一眼神父弹奏风琴的背影,悄悄把笔换到左手。刚写两个字,英格曼的手又出现了,从他的左手抽出笔,再次放到他右手上,法比抬起眼睛,看着神父平和的脸,既不怒也不笑。
闪回结束:法比刻完最后一刀,两串眼泪滴落在1937这个年份上……
他把墓碑插在坟丘前面的土里,使劲按着。
法比:(一边擦泪一边诉说) 现在您就将就吧。等日子好过了,我去雇个石匠来,给您漂漂亮亮地修个陵墓,不能输给前头那几个神父,他们没有法比,您有法比,法比没别的出息,给您尽孝的出息还是有的。就这样草草了事地落土,法比就太不孝了。
孟繁明:(画外音) ……法比?!
法比大惊地转过头,看见十多米外站着的孟繁明。
孟繁明看见了法比刚竖立起来的墓碑。
孟繁明:昨天夜里,我们看见教堂着火,就在为你和英格曼神父担心。果然……
法比:你们,谁们?
孟繁明:我和书娟她们……
法比:(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们……她们在哪?!
孟繁明:离北边城墙不远。
法比:(思索着,慢慢站起来) 必须马上把她们送出南京。
孟繁明:对。日本兵随时偷越安全区,国际委员一共只有二十一个人,平均一个人要照看一万多个人,就是他们不吃不喝不睡觉,也照看不过来。每天少说有上百的女人给日本兵糟蹋,十一岁、十二岁的小女娃,跪地求饶都逃不过……再说,日本人开始做人口登记了,借口是要找出在安全区隐藏到现在的两万名中国军人,实际上还不晓得打什么鬼主意!
法比:把这些小女娃送出城,无非两条路:一条水路,一条旱路,两条路都要通过日本兵的层层关卡,没有车子怎么办?……
孟繁明:我想了个点子,风险大,不过成功的把握也大。
法比:什么点子?
孟繁明:(继续自己的思路,边想边说) 要是能搞到几件武器就好了……比如说,你认不认识走私市场的什么人,能给我们搞到武器……
法比:武器?!你会用武器?
孟繁明:人急了什么都会。
法比:什么武器?
孟繁明:最好是手枪,手榴弹,能装在衣服口袋里的……
教堂/法比卧室的废墟 日/外
特写:法比的手撬开一块块地砖,从下面取出一个油纸包。
打开油纸,里面躺着一把德式冲锋枪,一个弹夹,上面一层油腻腻的机油。
法比继续在地砖下面掏着,掏出一把手枪,一个手榴弹,这些曾经属于戴涛。然后,他的手从地下拎出一杆三八枪,接着是第二杆……
镜头拉开,是法比卧室的废墟。
孟繁明:(吃惊地) 你在地板下面开兵工厂了?!(拿起冲锋枪) 这是德式冲锋枪,你会用?
法比:你说的,人急了什么都会。
孟繁明:人急了少一只手都不碍事!
法比:不少,你和我,一人一只手,加在一块,齐全了!
孟繁明:趁着今天日本国内什么民间观光团来南京,日军暂时有所收敛,白天行动反而安全。
被焚烧的餐馆 日/内
书娟在帮刘安娜剪头发,把原先的童花头剪短,剪成男孩子的发式。周围,其他女学生都已经是“男孩子”了。
徐小愚:你们看安娜,她好像……
刘安娜:像什么?
徐小愚:(跳到一边) 不说了!
刘安娜一把揪住她:好像谁?
书娟:像王浦生。
刘安娜:(哭笑不得) 像你个头!我怎么会像浦生?!
徐小愚:浦生多好看啊,就像个小女娃!
某女学生:那个叫豆蔻的,就是相上他,才带着他跑出去的。
刘安娜:他俩现在也不知道哪去了。
被焚烧的餐馆/楼上 日/外
一堆被烧成焦炭的家具部件后面,蹲着女学生丁,她的头发也剪短了,反穿着水手裙上衣。
她警惕地盯着巷口。
刘安娜出现在她后面,蹲下来:我换岗来了,你下去吧。
女学生丁:孟叔叔还没回来。
刘安娜眼睛盯着空空的巷口:没事,他有日本人发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