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徘徊(第15/22页)

然而“高处不胜寒”,合众国总统的位子并不好坐,何况他在这个位于上已经坐了整整十年之久了。即使在和平时期,权力也是很重的磨盘,挂在总统的脖子上。更何况自从他上任的第一天起,灾难、冲突、事变、危机就一直与他形影不离。大萧条,重建美国经济,欧洲的动乱,法西斯上台和战争,任何一件事放在任何一位平庸的美国总统身上都够他呛的,何况它们走马灯似的正向同一个人挑战呢!

他就是为应付挑战而降生到世界上的。只有权力,他才感到满足;只有成功,他才感到生命的价值。他习惯于指挥千千万万的人按他的意志行事。他想象出一幅又一幅的蓝图,把它们一一付诸实现。他在权力中既寻求其本质又寻求其装饰。他丰富的想象力使他具有深刻的舞台感。反对他的人对总统可就不那么恭维了。他们说他是一个懒散而平庸的人,一个没有毕业文凭的大学生,一个生意不佳的律师,善于宣传,脸皮也厚,带着赌博和玩儿票作风,迷信;而最要紧的是已经病入膏盲。

政治、经济、金融、外交、军事……无数条战线消耗着他的精力,无穷的困扰像蝼蛄一样咬噬着他的生命之树。他华发稀疏,肚皮下垂,蓝色的眼睛下褐色的阴影越来越深。他常常感冒,而且头脑晕眩。

“太平洋战场,”他模模糊糊地想着:“尼米茨、麦克阿瑟、蒋介石、史迪威、斯利姆、柯廷……谁要什么来着,谁打算什么来着……啊,那个烟波浩淼的海洋可真大呀!”

9

海洋那迷人的蔚蓝色波涛激发了无数代人在它上面施展抱负和雄心。印第安人和波利尼西亚人划起一只只独木舟,中国人和阿拉伯人很早就利用风帆开始了航海事业。如果说东方文明起源于黄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那西方的文明就诞生在海洋上。血腥跟随着文明,火与剑也降临到海洋上。海战、军舰、海军上将三位一体,铸成了海神的三叉戟。“大发现”以前的海军将领,大多是些胆大包天的船长;德雷克、赖特、纳尔逊这些海战明星们,也只是一些勇冠全军的战术家;只有提尔皮茨、费舍尔、山本五十六,才把他们的思想放到战略的舞台上。现在,又有一位海军上将,以整个太平洋为他的竞技场,要演一出带序幕和尾声的雄壮歌剧。他就是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美国海军的一代天骄。

自从一九四一年的最后一天,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电话里讲:“告诉尼米兹,从珍珠港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坚持下去,把战争引向胜利。”尼米兹为“胜利”已经无止无休地工作了五百八十个日日夜夜了。最初,由海军支撑的太平洋防务大厦似乎马上就要坍塌。日本军舰随意在太平洋游弋,攻岛略地,形若日本的内湖。中途岛之后,曙光呈现在地平线上。所罗门战役中,希望时时躲在乌云里。为一个亨德森机场打了半年,迟迟无法开展对中所罗门诸岛的进攻,因为同麦克阿瑟发生了矛盾。等哈尔西解决了同“道格”的争端,军舰、飞机又不够。盟军要进攻西西里和意大利,丘吉尔争走了兵力和器材。麦克阿瑟打不下莱城,哈尔西打不下拉包尔,上帝!日本本土尚在两千海里之外,被无数岛屿组成的好几条岛链包围着,什么年月才能打到东京?

如果这个问题向一位平庸的海军上将提出来,他会向总统提出一揽子的兵力、补给方案和一个长长的时间表,然后一耸肩:“先生,海洋上的事你清楚,它就是这样,少了什么也办不成!”

可他偏偏是尼米兹。

切斯特的血管中流着纯粹的日尔曼人的血液。尼米兹的家系是一个贵族,源于十三世纪萨克森的一个带纹章的佩剑骑士,曾随远征军占领过波罗的海东岸的里加湾。后来,尼米兹家达到了荣誉的顶峰,加入了条顿骑士团,封位子爵。往后的岁月里,尼米兹家族几兴几衰。有上校尼米兹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麾下服役;也有商人尼米兹在汉诺威经营衣料。

切斯特的海洋意识一定是来源于他的曾祖父亨利希。早年的亨利希·尼米兹象个花花公子:终日打猎,通宵跳舞,不得要领地经商,最后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终于想到海上去试试运气,做了一个商业和船运的代理人。一八四○年,老亨利希·尼米兹举家迁往美国,定居在查尔斯顿。三年后,切斯特的祖父小亨利希开始了自己的海上冒险事业。

新大陆对所有的游子并非都来者不拒,各民族的移民必须组成自己的团体才能抵抗环境对他们的压力。小卡尔·J·亨利希终于在南卡罗来纳州混不下去了,跟随庞大的日尔曼人团体迁居德克萨斯州,在奥斯丁市附近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弗里德里克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