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5页)

问题在于,除俄罗斯之外,德国也与其他国家成了敌对国。1870年被俾斯麦击败后,法国从未真正服输,他们卧薪尝胆,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军和一支有望成就霸业的海军,他们甚至征召僧侣入伍并且开始奉行一种扩张式的外交政策,还与俄罗斯帝国结成了同盟。不过,由于英国仍然保持中立,法国的野心也还只是野心。可是,德国在世纪之交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它规划了一支海军,准备奉行“全球策略”,即成为一个大帝国。然而,德国的军舰与英法两国的不同,为了保护海外贸易和殖民地,英法两国的军舰在全世界航行,因此需要巨大的储煤仓,但是受制于重量,它们的装甲钢板就要轻薄一些。德国的军舰只有很小的储煤仓,这样它们就可以安装厚重的装甲钢板。英国过了很久才认识到,德国军舰确实只想待在欧洲的海域,而且它们比英国军舰更坚固。德国海军的目的在于通过欺压和敲诈英国来获取让步,首先是英国在中国的利益,而后是英国在曾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土的中东地区的利益。1914年前德国军舰频繁出没在北海,带来了类似于1939年之前希特勒所指挥的空军的震慑力。然而,德国的咄咄逼人不仅没有使英国屈服,反而导致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此举减轻了英国在远东的压力。1904年,英法两国建立了半结盟的关系(“友好协定”)。表面上看,各国都在争夺包括北非在内的殖民地。英法两国曾在埃及发生对抗。英国先在那里建立了保护国[2],驱逐了法国人。法国随即在摩洛哥站稳了脚跟,并且向各国寻求支持。后来,两国达成了协议,摩洛哥归法国,埃及归英国。实际上,这是两国海军在划分势力范围,英国划走了北海,法国划走了地中海。不久后,类似的协议再次扩充,英国与俄罗斯帝国结盟,并在1911年之后与法国约定,如果德国进攻法国,英国就将为法国提供军事援助。弗洛伊德(Freud)发现了一种神经症,患者的噩梦会成为现实,而德国正是这样的患者。

《源于幻觉的战争》(War of Illusions)是描写“一战”最著名的德语著作之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那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自信地把很多事情当作真理,结果到头来却发现大错特错,这样的“真理”不胜枚举。比如战列舰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黄金就是信用,再比如封锁出口会引发革命,要塞能阻挡入侵,士气能决定胜败,等等。此外,各国对国家荣誉的讨论也甚嚣尘上,然而正如福斯塔夫(Falstaff)所说,“什么是荣誉?一个名词而已。荣誉这个词算什么呢?荣誉是什么呢?不过是空气而已。”1914年,欧洲人的帝国世界似乎正在倾覆,地缘政治构成也在发生变迁,这一切都是因为俄罗斯帝国正在快步赶上。德国惶恐不安,它的统治者试图瓦解俄罗斯帝国,并以柏林为中心建立某种形式的欧洲联邦国家,使自己的疆域包含俄罗斯的主要地区。欧洲人的最后一个大幻觉是:战争将是短暂的。然而,1914年9月9日爆发的马恩河战役彻底戳破了幻想的泡沫,欧洲人开始领教到真正的现代战争的威力。在1914年之前,欧洲受困于两个相互关联的难题,一个是社会冲突,一个是奉行帝国主义的国家主义。到了1917年,这两大难题集中爆发,不仅俄国发生了共产主义革命,美国也卷入了战争,这意味着欧洲的帝国主义将走向终结。“一战”后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只不过是暂时的妥协,并没有太大的效力,无论在道德判断还是条款执行方面都是如此。

1919年6月签订于法国凡尔赛宫的《凡尔赛和约》标志了“一战”的结束,然而,这份和约中仍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幻觉。正如一位法国人所言,《凡尔赛和约》过于宽容。1919年的形势是人为造成的。德国和苏俄被排除在了讨论之外,英法两国似乎在制订欧洲的规则。在美国的支持下,他们在东欧和中东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波兰得到了重建[3],占据了原本是俄罗斯帝国西部领土的广大地区,那时波兰人只占这个国家总人口的2/3,另外还有300万犹太人,占波兰人口总数的10%。捷克斯洛伐克[4]和南斯拉夫[5]是多民族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是受法国支持的捷克人和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的疆域也得到了扩展,但其民族构成并没有发生像波兰一样的变化。在原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国家。伊拉克由土耳其帝国的3个省组成。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存在只有与伊拉克一并考虑才说得通。在巴勒斯坦,即未来的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和阿拉伯人一直在发生冲突,直到1926年。在沙特阿拉伯,宗教狂热十分猖獗。在2012年回望1个世纪之前,意大利人于1911年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利比亚地区,预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一个世纪之后的2012年,回望这些历史,发现上述的这些国家只有现代的土耳其仍运转正常是件颇为感慨的事情。爱尔兰和文学繁荣都是战后产物。被《凡尔赛和约》奉为圭臬的“人民自决”原则执行得很不充分,战胜国所支持的议会政府也运转不灵,尽管宪法依旧被严肃地制定出来,选举也次第进行。(在土耳其东北部的西南高加索共和国,投票人需要把石头扔进两只铁桶当中的一只,而旁边就是监视投票的土耳其士兵。)德国集合了魏玛共和国的教授和其他社会贤达,制定了一套无可指摘的民主选举制度——包括全民公投、比例代表制、妇女投票权,而且各邦国(最大的邦国是普鲁士)都有自己的议会,并进行独立的选举。德国的议会民主制跌跌撞撞地持续到了1929年,随后就遭遇了世界经济的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