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战争的第二十年和第二十一年。阿尔基比阿德斯的诡计。波斯资助的撤出。雅典的寡头党人政变。萨摩斯军队的爱国行为。(第9/10页)
79 知道了这些怨言的阿斯泰奥库斯和同盟者,在一次会议上决定进行决战。当萨摩斯的雅典军队发生骚动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时,他们率领其全部110艘[46]舰船出航,并命令米利都人由陆路进军米卡列,再从那里起航。[2]雅典人率领82艘舰船从萨摩斯出发,这时正好停泊在米卡列的格劳克,这里是萨摩斯靠近大陆且面对米卡列的一个据点。雅典人发现伯罗奔尼撒人的舰船驶来进攻他们,便退回到萨摩斯。他们认为自己的舰船数量不足,不愿把所有舰船投入此战。[3]而且,他们事先从米利都得到消息,敌人求战心切;而他们正在期盼斯特罗姆比基德斯率领从开俄斯前往阿卑多斯[47]的那些舰船,从赫勒斯滂驶来与他们会合。他们此前已派出一个信使到斯特罗姆比基德斯那里去了。[4]因此,雅典人退到萨摩斯,伯罗奔尼撒舰队驶入米卡列,他们与米利都的陆军以及附近的民众驻扎在一起。[5]翌日,他们打算从海上进攻萨摩斯。这时,他们获悉斯特罗姆比基德斯率领的舰队从赫勒斯滂赶来了。于是,他们立即退回米利都。雅典人现在得到增援,他们率领108艘舰船,前去进攻米利都,希望进行决战;但对方无人出来迎战,他们又驶回了萨摩斯。
[1] 史译本为“拉栖代梦人”。
[2] 参阅修昔底德,VIII. 29。
[3] 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雅典人属爱奥尼亚人,斯巴达属多利斯人,分属不同“民族”。参阅徐晓旭:《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世界民族》,2004年第2期。
[4] 阿尔基比阿德斯是按波斯人的观点来讨论这一问题的。关于波斯人的看法,参阅修昔底德,VIII. 43。
[5] 参阅修昔底德,VI. 92。
[6] 参阅修昔底德,VIII. 43。
[7] 埃琉西斯神秘祭祀的祭司长和渎神罪的解释者都出自这个祭司氏族。这个氏族的始祖是攸摩浦斯。
[8] 基利基斯族是另一个祭司家族,实际上是宰杀牺牲的;其始祖是攸摩浦斯的儿子基利基斯。因而在希腊古代文献中,雅典的这两个彼此相关的家族常常并列出现。
[9] 参阅修昔底德,VI. 60及附注。
[10] 这段陈述暗示,在雅典和阿摩基斯之间有某种关系可以被出卖。参阅修昔底德,VIII. 5及附注。
[11] 在雅典,没有近代意义的所谓“政党”组织。但是,在民间确实存在着若干利益一致公民小集团(希腊文synomosiai)。他们时常合法地参与民主制的城邦政治生活,发表某些政见。有些学者认为伪色诺芬的《雅典政制》就属于这类组织所撰写的宣传材料。该词的原意为“相互宣过誓的社团”(sworn associations)。有些英译者将其译为“Clubs”,似乎有些问题。近代以来学者已就此做过很多讨论。参阅S. 霍恩布鲁尔:《修昔底德著作注释》,第3卷,第916—920页。
[12] 参阅修昔底德,VIII. 38,40。
[13] 参阅修昔底德,VIII. 28,38。
[14] 许多学者根据阿尔基比阿德斯这最后一项要求,认为在雅典和波斯之间可能存在一项协定。参阅R. B. Strassler, The Landmark Thucydides, Appendix B and E, pp. 583–588, 597–602。
[15] 自腓尼基诸邦臣服于波斯人之后,他们的舰队一直是波斯帝国海军的主力。因此,条约中所说“国王的舰船”主要指腓尼基舰队。
[16] 克尼多斯附近一海角。
[17] 参阅修昔底德,VIII. 55。
[18] 公元前411年3月。
[19] 公元前411年雅典发生政变,民主制政府被推翻,成立“四百人”政府。
[20] 参阅修昔底德,VIII. 48。
[21] 克译本为Diitrephes,昭译本为Diotrephes。
[22] 参阅修昔底德,VI. 84。普鲁塔克在其《传记集·阿尔基比阿德斯传》(XIX)指出,安德罗克利斯是一位“平民领袖”(demagogue),他提供了奴隶和麦特克作证,以证明阿尔基比阿德斯涉嫌毁坏赫尔墨斯神像并污秽神秘祭祀。参阅修昔底德,VI. 28;安多基德斯:《论密仪》,27。
[23] 原文为“豆粒议事会”。雅典人以不同色的豆粒抽签,以决定候选人是否当选。“五百人议事会”即以此方法产生。作者强调“豆粒议事会”,以示有别于战神山议事会(Areopagus,贵族会议)。
[24] 约合1850米。
[25] 根椐雅典违法法案申诉的程序,对于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制定的法案,在一年之内任何公民都可以提出违法法案的申诉。如果经过法庭审查,证明该法案确实与现行法律相抵触,原提案人应处死刑或罚款。这样可以有效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寡头党人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扫除他们修改宪法的障碍。
[26] Bouleutrion(Council chamber)坐落在雅典市政广场,该建筑遗迹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