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如果它在我面前炸毁,该怎么办呢?”(第3/18页)
霍格从未试图博得部下的好感,但却广受爱戴与尊重。和他的两个兄弟以及两个儿子一样,他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伦纳德和霍奇斯在同一个师里服役。从那时开始,他便战功累累:他负责过阿尔坎公路的先锋阶段,指挥过向奥马哈海滩运送给养的战斗。阿登战役期间,他率领他的战斗部队在圣维特立下了卓越功勋。但另外的一些人能力远不如他——却也没有他那样率直——军衔早就比他高了。
霍格派人找来了作战官本·科思伦少校,让他在雷马根以北十五英里处找一条通往波恩的合适路线,安排右侧的A战斗群占领雷马根,然后掉头向南。可是,到了六点钟,霍格又对科思伦说,计划已经改变,要等待新的命令。科思伦——《诺克斯维尔日报》的前任本地新闻主编兼公关经理——上一周几乎没有合过眼,他筋疲力尽,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几个小时后,伦纳德接到他的顶头上司,第三军的米利金给他打来的电话。他们讨论了伦纳德第二天的任务。米利金几乎是漫不经心地说道:“你看到远处的小黑条了吗?那就是雷马根的大桥。要是你碰巧能把桥攻下来,你的大名将流芳百世。”说完,米利金挂了电话,并马上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攻占一座桥梁本是常规的军事步骤,但他并不真的认为会有那样的机会。
2
大桥守军的指挥官威利·布拉特格上尉也在通电话,希望可以加强薄弱的守卫力量。在名义上,他有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五百名人民冲锋队队员,一百八十名希特勒青年团团员,一百二十名苏联志愿兵,约二百二十名防空兵和火箭部队,以及他自己连队的三十六人。
布拉特格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本来是名教师,1924年失业后被迫投笔从戎。他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他只能依靠他自己的三十六人。这三十六人都是从前线下来的伤病员。人民冲锋队的人里边,只剩下六人没有逃跑;防空部队里的许多人早已神秘地失踪了,而他们的任务是操控埃佩莱·雷伊山顶上的高射炮。距大桥东端约一百码的地方是一面十分陡峭的悬崖。布拉特格曾经试图在通向大桥的高速公路位于雷马根一侧的入口处用树木设置简易障碍,但是,被惹恼的城中百姓援引了一条古老的法令,该法令禁止砍伐哪怕一棵德国的珍贵品种的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布拉特格的上司们拒绝出面干预。
此刻,布拉特格在电话里告诉莫德尔司令部装备处的迈中尉,他们已经完成了四天内在两道铁轨中的一道上横铺木板的任务,鲁登道夫大桥终于可以通过东行的车辆了。接着,他急切地要求派来增援部队,因为美国人如此之近,他都可以清晰地听见美国坦克的开炮声。
“美国人不是去雷马根的,”迈中尉附和着莫德尔的话,“他们是去波恩的。”他对布拉特格听到的枪炮声满不在乎:那肯定是来自一小股保护大部队侧翼的美军。
“我可是个老兵了。”布拉特格回答说。他曾经在波兰、法国、苏联和罗马尼亚打过仗。他说:“这不是小股武装,而是大部队。”
布拉特格失望地挂了电话,然后便走了出去。他在浓雾中摸索着朝大桥西端走去。在那里,他遇上了卡尔·弗里森哈恩上尉。弗里森哈恩是个身材瘦弱、头发灰白的中年人。他率领着一百二十名工兵,任务是在最后时刻把大桥炸毁。此刻,他正向南眺望着自己的家乡科布伦茨,那里的天空被大火映成了暗红色。显然,弗里森哈恩正在担心自己的家人,心情不佳。他指责布拉特格把保安连的三十六人几乎全都派到雷马根正西的维多利亚山去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在这儿守卫大桥·布拉特格恼火了——他把人布置在山上,是为了一旦美军靠近,便可以警告弗里森哈恩和他的工兵,好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把大桥炸毁。这两个上尉都是矮个子,大约有五英尺五英寸高;他们彼此怒目而视,仿佛是两只好斗的公鸡。弗里森哈恩很是不满,但只能耸了耸肩膀,走开了。
希斯菲尔德没能堵上那个六十英里长的缺口,伦纳德的第九装甲师得以顺利通过。他刚刚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保卫鲁登道夫大桥。和赞根一样,希斯菲尔德也认识到了这座桥的重要性。他叫来了自己的副手汉斯·舍勒少校。他认为舍勒既能干又谨慎,在所有还能调用的人里边,他是处理眼下这种危急局势的最佳人选。他让舍勒指挥大桥附近的全部部队,并且负责炸桥的最后准备工作。“根据事态发展,”他补充说,“如果有必要的话,你本人可以下令将大桥炸毁。”
舍勒得意扬扬。“准备汽车!”他对自己的勤务兵喊道,“这至少值一枚骑士十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