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全面战争,还是有限战争(第2/12页)
杜鲁门在信中道明了美国在朝鲜抵抗侵略所要达到的目的:要使自由世界的力量动员起来,以应付苏联在世界范围内所发出的威胁;打击共产党中国已被夸大至危险地步的政治和军事威望,这种威望现在大有破坏非共产党的亚洲的抵抗,并且巩固共产主义对中国本身的威胁。杜鲁门还指出:
“我们目前的行动方针应该是团结联合国组织的一部分,而且在苏联向我们发动进攻时,它们也是我们迫切需要依赖的盟国。此外,在我国的力量尚未建立以前,只要涉及扩大战区的问题,我们的行动一定得十分谨慎。除非军事上迫于无奈,我们是不会离开朝鲜的。”
1月13日,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通过了“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提出的有关解决朝鲜战事的五步方案,其主要内容为:(一)在朝鲜立即安排停火;(二)一旦停火实现,则加以利用,以便考虑恢复和平所应采取的进一步步骤;(三)一切非朝鲜的军队将分适当阶段撤出朝鲜,并以各种措施实现联合国建立统一“政府”的决议;(四)在完成第三条的步骤之前,依据联合国原则订立适当的临时措施,管理朝鲜和维护朝鲜和平与安全;(五)由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国代表讨论远东问题的解决,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问题。
联合国通过的五步方案是美国精心安排的,美国的目的:一方面是借此继续玩弄先停火后谈判的阴谋,为美国军队争取喘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中国一旦拒绝这个方案,美国就谴责中国为“侵略者”。
在朝鲜战场上,李奇微为了贯彻美国政府确定的政策,积极调整部署,并利用各种手段对志愿军前沿阵地进行侦察。
1月上旬的一天,一架AH-6高级教练机,在朝鲜中部低空飞行。
飞机时而掠树飞行,时而在山谷中盘旋。乘坐这架飞机的李奇微和空军第5航空队司令官厄尔·帕特里奇正在搜寻中国军队的足迹。
李奇微把眼睛瞪得发酸,还是几乎连个人影都没发现。没有营火的烟雾,没有车轮的痕迹,甚至没有被践踏过的雪地能表明大量部队的存在。中国军队到哪里去了?难道藏得如此严实吗?李奇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了尽快查明中国军队的情况,1月15日,李奇微发动了一次有限的协同反攻,作战计划的代号是“狼狗行动”。
这天拂晓,美军第1军第25师第27团团长马凯莱斯指挥7个步兵营和约150辆坦克,在3个重炮营的协同下,沿公路北上乌山。
就在李奇微发动“狼狗行动”的当天,柯林斯和范登堡到达东京,与麦克阿瑟会晤。
柯林斯和范登堡交给麦克阿瑟一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文件。参谋长联席会议假设如果朝鲜出现了比现在更为严重的形势,建议麦克阿瑟可采取如下行动。
(1)如果第8集团军能在朝鲜进行卓有成效的防御,可考虑将两个经过部分训练的国民师派往日本。
(2)加强日本的防卫部队。
(3)继续加强对赤色中国的经济封锁。
(4)现在就着手准备对赤色中国进行海上封锁。无论我们是否被赶出朝鲜,根据当时出现的情况,立即进行封锁。
(5)解除对东北地区和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空中战斗的限制。
(6)解除对蒋军的限制,向他们提供后勤支援。
(7)派一个军事团去台湾,增加军援。
(8)向在中国的有作战能力的国民党游击队提供一切切实和秘密援助。
(9)一旦中共对我们在朝鲜以外(冲绳、日本等地)的部队发动进攻,就对共产党中国的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海空打击。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文件令麦克阿瑟兴奋不已,他感到当局已经回心转意,并且接受了他的观点。他又找出杜鲁门写给他的信,大声宣读,然后激动地说:
“先生们,这封信终于解决了我们是否撤出朝鲜的问题。不会有什么撤军了。我理解这封信的含义,是要我们永久留在朝鲜。”
告别麦克阿瑟后,柯林斯和范登堡又飞往朝鲜。范登堡视察了空军部队和军事设施。柯林斯在李奇微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前线。
这时,马凯莱斯正率领美军向北推进,沿途看不到中国军队的影子,只在水原以南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他用无线电话向李奇微报告侦察的结果:
“中国部队的警戒线,大致在水原—利川一线,目前还不是继续南下的态势。”
李奇微得到这一消息,兴奋地对柯林斯说:“中共军队的攻势真好像鼓起的气球,看准只能鼓起一周左右时间的地方,用大头针刺破一点,就会立刻瘪了。”
柯林斯在视察中同前线的军、师指挥官以及许多下级进行了会谈。他不时地夸奖李奇微:“将军,在你的感染下,你的部下的精神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已经振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