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海军战略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运用(二)(第6/12页)
所以,同古巴相比,牙买加的条件适用于加勒比海东、南、西、北各边缘上的所有战略据点。牙买加几乎位于边缘上,它在距离、位置、资源、面积方面,比海地或较小海岛的任何一个港口都更具决定性优势。正如与古巴相比,牙买加处于劣势,边缘上的其他据点,哪怕是全合在一起同古巴相比也处于劣势。例如,圣卢西亚对牙买加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了它,来自英国的舰船从未直驶牙买加对其进行补给,而是启用了圣卢西亚这个中间补给站,驻泊牙买加的舰队必须确保安全供煤的距离,否则一旦舰队缺煤,就无法在牙买加坚守。假设双方海军实力相等,则圣卢西亚和牙买加无法配合,一支远征军在这样远隔的据点上是无法联合的,它必须集中在两点之一,之后才能起航执行任务。假定法属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符合要求,便可在两处各准备一半兵力,并在战斗之前将其合而为一,而牙买加却必须独自准备。从圣卢西亚出发驶往牙买加的战斗舰队必须集结成整体,其补给则要依赖于对海洋的控制。圣卢西亚只能充当中转站和补给站的角色。
假设来自牙买加和圣卢西亚的两支兵力试图在海上联合,并攻击巴拿马地峡,与古巴交战,交战双方总兵力相等,那么这两支兵力必定会被各个击破。1796年日耳曼战役就曾发生过类似的战例,意大利战役中奥军的部署也提供了例证,拿破仑利用了奥军分散兵力的弱点(无法互相支援)而一战成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的作战部署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教训,俄国海军最终不得不在敌人攻击范围之内会合。
由此恰好可以看出,古巴岛的战略位置具有多么大的优势。如果美国允许通往该岛的贸易船只通过,那么古巴不必冒很大危险就能获得各种补给甚至军火,这样,古巴就可成为一个强固的作战基地。一支任何规模的远征军就可在古巴得到掩护,它可在这个位置上发挥其效能而不用担心交通,一条从彭萨科拉或基韦斯特至哈瓦那再由此经铁路至西恩富戈斯或圣地亚哥的交通线,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
正如我在海军战略总论的大部分的讨论一样,我在讨论古巴和牙买加时,也是假设双方海军兵力相等为前提。只要这个前提不变,英国和古巴占领者之间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也将如前所述保持不变。现在[5]欧洲政治局势错综复杂,与我们课题相关的是,德国海军将长久威胁英国,反之亦然。显然,这两支欧洲主要海军都暂时无法抽出一支超越美国海军实力的远征军远渡重洋进行作战。在我设定的前提条件下,对于牙买加,英国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分散舰队,抽调一支足够的兵力保持同牙买加的交通畅通;一是放弃牙买加,任由该岛的常备警卫部队利用岛上资源、主要港口的设防工事自行坚守,直到英国海军成功地在当地海域建立起优势,能在有足够的力量保护其补给线的前提下,以足够的战舰于牙买加驻防。
二选一,即分散舰队或是放弃牙买加。这意味着用一支以古巴为基地的力量相当的海军,就可以令牙买加所拥有的一些位置优势丧失。虽然牙买加的位置更能控制巴拿马地峡,但古巴却能控制牙买加,使其进攻力量无处发挥效用,因为它直接威胁者牙买加的交通。
对于位置的讨论,我不想就此结束,我还想举例说明港口的价值,如果牙买加适当的设防就能依靠自身资源坚守一定时间,乃至于只要该地所储备的物资足够支持,战斗舰队便可在此集中进行攻势活动。当牙买加所储备的物资几欲耗尽时,战斗舰队应该适时离开。无法补充补给的牙买加,就只会和直布罗陀一样坚持固守,这样的情况还曾发生在旅顺口和圣地亚哥。这是牙买加不仅不能加以使用,甚至还有陷落的可能。一旦陷落,古巴就可直接取代它而控制加勒比海,而先前依托牙买加的舰队只能从更远的基地作战。
对于牙买加价值的公正评价,可以说明美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关注程度。如果德国在海战中击败英国,它就有可能向英国要求人转让牙买加作为媾和的条件,而西印度洋也就会失去其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因为日不落帝国已经被迫承认了门罗主义,帝国海军也因为欧洲局势而集中于本土海域。如同英国已经失去的赫耳果兰岛一样,牙买加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商业上都不再能为大英帝国所用。1910年,英国皇家委员会在调查大英帝国同西印度群岛,尤其是与加拿大的贸易后,在调查报告中透露,牙买加的贸易权益倾向于美国和加拿大。于英国而言,出让牙买加除了颜面问题外,别无其他遗憾。因此,在战败的情况下,英国和德国在进行交易时,决定性要素反而不是英国的反对,而是美国的不满。一旦发生对抗,对抗的强度就要看美国的海军实力。在当时条件下,英国与德国对立,所以支持门罗主义。无论英德两国哪一方胜利,都将使门罗主义宣告崩溃,而美国唯一的支撑就是美国海军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