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论准备(第3/6页)
德意志无法指望在地面投入数量优势的陆军,想要打破战争平衡所需要的数量优势,它还差得远。所以,德意志想要占上风,就不能寄希望于陆军,因为地面战它是不太可能战胜的。德意志的战争计划应该是,在别的战场上还没有取得胜利之前,自己的陆军不能先失败,也就是说,德意志地面抵抗应该拖到空中部队取得胜利。
德意志在短期的犹豫之后,水面战斗的计划就被放弃了,改为在水下打潜艇战。根据一战的经验,潜艇更能让敌军的交通线受到致命打击,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海岸线。所以,德意志海军仅仅建造了少量巡洋舰,之后就大量建造潜艇。德国人很清楚,一旦战争爆发,海上的贸易就必须放弃。一战的经验告诉我们:就算你有大量水面舰艇,海上贸易也只能放弃。所以,未来战争要考虑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在没有海上交通线的情况下,坚持到战争结束?
为了更好说明德意志的未来战争理念,我会引用最近由德意志总参谋部出版的《19××年战报》的一些文件内容,这些文件是1928年1月由德意志总参谋长罗伊斯将军递交给德意志总理的战争备忘录。
战斗意志和战争能力并不存在于敌军,而在于敌国。因此,只有利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才能消灭敌国的战斗意志,把它们的战争能力彻底破坏。对于敌人来说,军队本身并不绝对重要,而只是相对重要,只能说明,能够对我军进行抵抗。或者说,只有在我军采取行动时,敌军才发挥一定的重要性。所以,从绝对意义上说,我们没有必要摧毁敌军。假定在世界大战中,我们的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如果能够更加大胆一些,我们肯定可以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可以让敌军在物质上没办法把战争持续下去。
而空军则可以在没有陆军和海军支援的情况下,直接对敌人的内陆心脏地区进行军事打击。空军独立作战的能力强大到甚至可以不需要其他空军单位的支援,所以,飞机是一种攻击效果最好的兵器。
地面制胜,主要是靠剥夺敌军地面部队的全部抵抗能力,使之不能保卫国家领土,从而打开攻占其土地的通道,占领其各种中心,最终强令对方服从于战胜国的法律。所以,陆战的首要任务就是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力量和物质力量,粉碎他们的盔甲,后面就可以对敌国采取进一步行动了。一战证明了,这个方法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煎熬,消耗大量财物之后才能完成。
水面制胜,主要依靠海军的行动,截断敌人全部的海上供应,迫使它无法维持战争。但是除了特殊情况,也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在世界大战中,就算我们从战争开始就被迫放弃了海上交通,但是我们的海军也仍然坚持战斗了好几年。
空中制胜,则只需要通过空袭,让敌国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就可以了。空袭的好处是可以不受限制,随意选择进攻目标。地面行动只能针对敌军陆军,水面行动只能针对敌军海军和水面非军事的资源基地,而空袭则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目标,无论是针对陆军、水面资源基地、空军,或者敌国本身。它一般是针对抵抗力量最为薄弱的目标进行,也就是敌国本身的不设防国土。
目前,把航空兵和毒气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以对敌人最核心和最脆弱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打击,也就是对敌人最重要的政治、工业、商业及其他中心进行袭击,以此来削弱敌人的抵抗意志,直到把这种意志摧毁为止。
要想逼迫敌人在空中这个战场决战,就要压制陆上和海上的战争,以防止敌人在陆上或海上取得决定性胜利。换句话讲,就是必须挡住敌人的陆上军队,并且不管海上交通是顺利还是受阻,都能使国家的生活维持下去。
以上这些都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因为我国有特殊情况,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以下几点:
1.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和地理位置,不管与哪个海军强国作战,都不能寄希望于我们的海上交通。即使如今我们有优势的海上舰队,也不能保证海上交通的安全,这些敌人都已经知晓了。因此,纵使拥有比敌人更强大的海上舰队,我们也不得不放弃我们的海上交通,就算有人知道怎样使用潜艇部队,结果也不会有例外。另外,即使我们的海上舰队的确占有优势,并能成功阻止敌人的海上交通,那我们也只能对其中的一个敌人——英国,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所以,其他国家都有陆地界线,通过边界线至少可以进口供需品;而能达到决定性结果的国家也就是海上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和它作战想取得胜利,即使有可能,也必将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