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第7/15页)

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草原地带,还有第四支仆从军队,罗马尼亚的第四军团。这些军团的战斗力都不可靠自不用说,他们的装备也不充足,缺乏装甲、重炮和机动能力。还有,他们的兵力十分分散,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只有六十九个营,却守卫着一条一百零五英里长的战线。但是这些「盟邦」的部队是希特勒所拥有的全部人马了。德国自己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同时,正如希特勒对哈尔德所说,由于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了」,因此他并不为顿河侧翼这条暴露在敌人面前的漫长战线过分操心了。

但是这条战线却正是掩护斯大林格勒的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以及高加索战线上的A集团军的关键。如果顿河侧翼垮下来,不仅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军要受到被包围的危险,而且高加索方面的德军也将被切断。这个纳粹统帅又进行了一次赌博。他在这年夏季战役中进行这样的赌博已不是第一次了。

七月二十三日,正当攻势进入高潮时,希特勒又在进行另一次赌博。当时俄国军队正在顿尼茨盆地和顿河上游之间全线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俄国的石油。早在月初,希特勒便已反复考虑了这个决定大局的问题,但他拿不定主意。最初,石油气味的引诱力很大。B集团军所属的第四装甲军团本来已经推进到顿河河曲一带,离斯大林格勒已经不远,但是希特勒却于七月十三日把它从B集团军中抽调出来,派到南方去帮助克莱施特的第一装甲军团越过罗斯托夫附近的顿河下游,继续向高加索油田推进。这时,第四装甲军团本来也许可以奔袭轻取几乎没有防卫的斯大林格勒。但是等到希特勒发觉自己犯了错误,为时已经太晚了。接着他一错再错。两个星期以后,当第四装甲军团回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时,俄国人已经充分恢复过来,足以抵挡德军了;第四装甲军团的撤离高加索前线,又使克莱施特的力量大受削弱,无法完成向格罗兹尼油田进军的任务。

这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回师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是希特勒在七月二十三日所作的致命决定的结果之一,他不顾哈尔德和前线指挥官的劝告而作出的要求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具体规定在德国陆军历史上著名的第四十五号指示中。这是希特勒在战争时期所作的最有决定命运意义的一项决定。因为不上几天,这项决定便得到了两头落空的结果,从而导致德国军队有史以来最为丢脸的失败,它确定了希特勒永远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千秋万代的第三帝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哈尔德将军惊惶之至。在乌克兰维尼察附近的「狼人」大本营(七月十六日,希特勒搬到这里,为的是离前线更近一些)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参谋总长哈尔德极力主张集中主要力量打下斯大林格勒,并试图解释,德国陆军根本没有力量能在两个不同方向同时进行两场强大的攻势。希特勒反驳说,俄国人已经「完了」。哈尔德便竭力使他相信:根据陆军的情报,情况远非如此。

(这天晚上哈尔德在日记上忧郁地写道)对敌人的力量一直作过低的估计,达到了可笑的程度,并且越来越具有危险性。在这里要想认真地进行工作已经不可能了。凭着浮光掠影的印象作出病态的反应,对形势及其发展前景毫无估计的能力——这些使这个所谓「领导」具有一种极其特别的性质。

哈尔德担任参谋总长职务的日子也已屈指可数了。后来他在回想当年的情况时写道:

希特勒的决定与自古以来公认的战略、战术原则不再有共同之处。他的决定是一种狂暴的天性在一时冲动下的产物,这种天性不承认可能性是有限度的,而只凭愿望和梦想行事——关于哈尔德所说的最高统帅「对自己力量病态地估计过高,对敌人力量有害地估计过低」的情况,他后来谈过这样一桩事情:

有一次,有人把一份非常客观的报告念给他听。报告上说,斯大林于一九四二年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尔加河以西地区仍能集结一百万到一百二十五万生力军,在高加索的五十万人还不包括在内。这份报告并证实了俄国为前线生产的坦克每月至少达一千二百辆。希特勒未等听完,便攥着拳头、嘴角挂着白沫,把念报告的人大骂了一顿,不许他今后再念这种愚蠢的废话。

哈尔德说:「用不着有未卜先知的天才,也能预见到一旦斯大林把这一百五十万大军用于斯大林格勒和顿河侧翼,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我十分清楚地向希特勒指出这一点。但是结果却是解除了我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这事发生于九月二十四日,早在九月九日,哈尔德听凯特尔说,握有高加索方面军队最高指挥权的李斯特陆军元帅已被革职,他便料到下一个该轮到他下台了。凯特尔还告诉他,元首认为他「在精神上已不能胜任他所担任职务的要求」。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在哈尔德二十四日向他辞行时向他作了详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