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抵抗的方法(第6/6页)

然而,这样的欺骗后果很严重,它不但是一种恶习,而且会造成战争威力的削弱(减弱进攻的牵制力量)。人们总是将大部分存在于国家的政治关系及政治企图中的诸多关系和企图隐藏起来,让世界、本国人民和军队一无所知,在很多场合,甚至统帅也被蒙蔽,比如谁也不愿意承认,他最终决定停顿不前或者放弃进攻的理由是担心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足以血战到底,或者是因为害怕招惹新的敌人,或者不愿意让自己盟友的实力大增等。对于这样的事情,人们都习惯于长期甚至永远绝口不提,可是,任何事情总要有个缘由,于是统帅出于为自己或者为他所效力的政府考虑,便不得不胡编乱造,搞出一些虚假的借口。

在理论上,有关军事问题上进行辩论时屡次出现的这种欺骗手法已僵化成一些体系。当然,这些体系并不包含什么真理。只有像我们力图做到的那样,根据事物内在联系的简单线索进行探索,才能搞清事情的真相。

如果我们抱着怀疑态度来研究战史,那么各种关于进攻和防御的空洞理论自然就会不攻自破,而我们在这方面所提出的简单观点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简单的观点适用于整个防御领域,人们只有完全掌握它,才能够很清楚地弄清楚诸多事件的真相。

现在我们还要谈一下几种防御方式的使用问题。上文所说的防御方式一个比一个有力量,这是在付出一个比一个大的代价的情况下获得的。所以,要是没有别的条件影响,仅凭这点就能够在统帅选择防御方式时起主导作用。统帅会选择适当的防御方式,既可以让他的军队具有所需的抵抗力量,又可以让他在撤退时不致退得太远,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这些防御方式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为防御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条件会对统帅选择何种防御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以向本国腹地撤退为例。向本国腹地撤退需要有广阔的国土,或者要具备像1810年的葡萄牙那样的条件,当时,葡萄牙有一个同盟国(英国)作它的基础,而另一同盟国(西班牙)则用它辽阔的国土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的攻击力量。此外,要塞位置的远近也较为重要。要塞更多的是建立在边境附近,还是在本国腹地,往往会影响统帅的决定。国家的地理和地形状况、居民的特性、习俗和信念则会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进攻会战或者防御会战的选择往往要根据敌人的计划、双方军队和统帅的特性来决定。最后,特别有利的阵地和防线也是统帅决定采取这种或者那种方式的重要因素。

总之,列举这么多的条件足以证明,防御方式的选择在许多场合更多地取决于上述这些条件,而不是由简单的兵力对比决定。上述这些重要条件,我们还会在后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此不再赘述。

不过,我们还应注意,这种影响多数是在双方兵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才会起决定性作用,而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兵力对比则发挥着主要作用。

战史不断地证明,人们并非依据我们在此所提出的论断,而只像在战争中的多数场合所做的那般,自觉地通过迅速的判断,并根据兵力对比选择防御方式。

同一个统帅,同一支军队,在同一个战区,这一次发起了霍亨甫利得堡会战,可那一次却在崩策耳维茨扎营。至于会战,就连最痴迷于进攻的腓特烈大帝,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他也不得不攻占真正的防御阵地。拿破仑也是如此,此前他就像一头野猪似的冲向自己的敌人,但在1813年8-9月间,在兵力对比已对他产生不利时,他就像栏中的野兽那样东冲西撞,而不是不顾一切地向敌军发起冲锋,这点难道我们没有看到吗?在同年10月,在双方兵力对比悬殊到达极点时,他在莱比锡附近、在帕尔特河、埃耳斯特尔河和普来塞河所构成的角落里寻找掩护并等待敌人,这点难道我们没有看见吗?

我们在此强调,我们研究的目的不是要提出作战的新原则和方法,而是研究久已存在的东西的内在联系,并弄清其最基本的重要因素。


[1] 即奥地利王位战争中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于1741年4月10日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

[2] 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1705—1766),罗马帝国陆军元帅,七年战争中奥地利的拯救者。他是腓特烈大帝最强大的对手。

[3] 1普里约等于10英里,约为16千米。

[4] 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北21.5千米。1810年,英国威灵顿将军统率联军与拿破仑作战时,曾建立托里什·韦德拉什营垒。

[5] 法兰西第一帝国将军、指挥官,曾于1810年远征葡萄牙受阻,于1811年3月退出葡萄牙。